如何区分艺术品的雅俗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观念里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为雅。舞文弄墨饮吟诗诵经风花雪月为雅,好像柴米油盐洗衣做饭娶妻生子等生活琐事皆为俗。其实雅与俗是不能从像上区分的。一切符合社会公德生活本真法律法规的事与物包括艺术品都属于雅的范畴!反之,拿不上桌面,见不得光,登不了大雅之堂违背公序良俗的事与物就是俗了。当然艺术品亦是如此。
有哪些千古“绝对”?:雅俗阁雅思绳模视频
伟大领袖毛主席堪称是对对联的高手,他撰写的对联也是千古绝对,后人是望尘莫及的,今天介绍几对毛主席写的千古“绝对”对联,与友友们分享。
王尔琢是红军高级指挥员,曾任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是井冈山的一员骁将,1928年8月25日为追回叛逃的袁崇全营,英勇牺牲。在王尔琢追悼会上,毛泽东亲自起草、陈毅书写了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对红军进行国剿,当时红军只有4万人,面对敌众我寡的严重形势,毛主席胸有成竹、胜利在握,在动员誓师会上,他写下了一幅动员对联,上联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下联是: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还有毛泽东悼念黄公略的挽联,上联是: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下联是: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当然,毛主席还写了不少的千古绝对,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等,欢迎友友们补充介绍,看看谁的对联是千古“绝对”?
在书法世界中,何为“俗”?:雅俗阁雅思绳模视频
我们首先看一下“俗”的含义!
俗:su,从人从谷。先民多穴居山谷,形成出习俗。俗谓土地所生习也,俗谓常所行与所恶也。汉地理志曰:凡民函五常之性,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谓之俗。
“俗“有名词,有动词,我们这里取形容词来理解,因为形容词的“俗”可以通用到书法中去!
1,平凡;普通;一般!
2,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
3,世俗!
4,通俗,流行!
详解书法之“俗”如下:
1,平凡;普通;一般!自古以来,书法这东西就不是老百姓可以玩的,古人玩书法者,需要笔、墨、纸、砚等材料。那个时候的笔、墨、纸、砚是稀有的珍贵的东西。不像现在工业发达后的低廉。更古一点,还没有纸,只有绢、竹简等载体……更高贵了!一句话,古代能学习得了书法的非富即贵,这些人的性格就导致古来书法杜绝平凡、普通、一般。我们看二王的手札,看怀素的自叙帖,都有士大夫狂逸的自信!他们绝对把书法与写字分得清楚!
2,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有了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很好理解了!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大家去看看吧……
3,世俗!我们了解一下自古有名的书法家,都是淡薄功名的高雅文人。二王这些人,连官都不想好好当,清谈玄学的心境!苏东坡,一再被贬,但依然高雅脱俗……
4,通俗,流行!他们的书法在当时被士大夫阶层高度认可,但绝对不是流行,即便是流行,也局限于非常有限的圈子!当代的流行书风,虽然取“流行”二字,其实非流行,一般的书法爱好者绝对欣赏不了。
综上所述,不是说“脱俗”是多么好的事,而是说,在书法这一门艺术上,不脱俗绝对成不了大气候……你可以附会一般人的审美,但是你的书法绝对上不了层次!
媒人有哪些尊称、雅称、别称呢?你怎么看?:雅俗阁雅思绳模视频
古今对媒人的雅称尊称俗称大约有如下九种:
1,伐柯人。尊称。典出《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后世因称作媒为执柯,称媒人为伐柯人。
2,冰人。尊称。《晋书索紞传》载,令狐策梦在冰上与冰下人说话,索紞说令狐沟通阴阳,定能作媒人。故称媒人为冰人。
3,月下老人,简称月老。尊称。唐李复言巜续幽怪录》载,韦固在宋城月下遇老人,能系赤绳定婚姻。故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4,蹇修。雅称。传说中伏羲氏的大臣,主媒事。有将蹇修代称媒人的。聊斋《辛十四娘》"不忘蹇修"。
5,撮合山。俗称,蔑称。多见于元杂剧,明清白话小说。巜京本通俗小说》那婆子是撮合山,专靠做媒为生。
6,花博士。俗称,蔑称。元杂剧巜百花亭》只索央及你花博士,做了鬼随邪。
7,红娘。代称。《西厢记》中人物,是莺莺与张生结合的促成者,故以之代媒人。清李渔《合影楼》绿波惯会作红娘。
8,媒妁,通称。《孟子滕文公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9,冰斧,"冰人"与"伐柯人"的合称,用作媒人的雅称。聊斋《鸦头》当作冰斧。
媒人之称谓大约共有如上九种。
此外,明清白话小说中尚有"保媒拉纤""拉皮条""马泊六"等语,其义已与媒人有较大差别,不作介绍了。
从文学角度讲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哪个写得更好?:雅俗阁雅思绳模视频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千古的名文历久弥新,惹动了多少文人骚客的品评。至于哪篇文章更胜一筹,那真是莫衷一是,难有定论。
《滕王阁序》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王勃所写,是魏晋以来盛行的骈体文,写景状物,重在用典。以优美的对仗排比,描景绘物,让景致人物开阔宏大,绚丽多彩,形象鲜明;以生动有趣的用典,舒情畅志,阐释了自己的理想报负,虽一介书生,前途坎坷,却不愿坠青云之志,表现了一个上进青年,不屈命运,奋力拼搏的气势。王勃志向未得,在立意上,自然处在为自己打气鼓劲的意境上。但《滕王阁序》通篇对仗排比对偶用词华丽,用典恰切,情景交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浓秋九月的美好景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犹如一曲优美精妙的乐曲,让人沉醉回味不已。《岳阳楼记》是一个久经风霜的中年人所写,写景状物,舒情畅意,娴熟练达,一黑一白,一阴一晴,无不让人感到身处朝堂的喜怒哀乐,有拥权君临天下的快感,也有遭人谗毁失意无助的悲哀;有意欲隐遁山水的心意,又有不舍朝堂天下的雄心。读之让人忧乐喜悲不已,为岳阳楼盛景气势而感壮,为作者心忧天下而感佩,情景交融中,让人们感到了作者的正直雄心与无奈。范仲淹心怀天下,政治失意,自然要借景抒情,为自己怀君爱民而呐喊。
《滕王阁序》在写景用典上达到极致,《岳阳楼记》则在立意变化上更胜一筹,二者各有伯仲,但如果让人尽情玩味品读时,还是更晴睐于《滕王阁序》的。
评论(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