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示和审示的区别如下:
1、对象不同
阅示请上级部门或者相关领导;
审示是指对核准人对上面报告等文件进行复核。
2、目的不同
阅示是通过书面报告恳请批准或者同意某事;
审示的目的不是作出批示要怎么做,只是相当于校对的意思。
扩展资料:
一、阅示的近义词:
1、阅批
①、相同点:都是请上级领导对文件进行阅览;
②、不同点:阅示是指领导阅览并给予指示,阅批是指请领导阅览文件并给予批准。
2、批阅
批阅就是对文件阅后加的评语或批示;或者是阅读并加以批改或批示。
3、审阅
①、指审查阅读。
鲁迅《书信集·致增田涉》:“收到你的画时,虽颇想加以赞美,但细加审阅后,便采取攻击方针。”
袁鹰《悲欢·不灭的诗魂》:“晚上修改社论和文章,审阅每天的报纸大样,签字付印。”
②、指财务报表审阅。
财务报表审阅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经济学中的杠杆到底是什么?:阅示是什么意思
杠杆的本意就是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所以在经济领域,杠杆就是指小资金撬动大项目。而经济去杠杆,简单说就是消除这些以小博大的资金,表现为降低企业负债率、减少金融产品嵌套、减少违规信贷等等。而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来说,去杠杆也有不同的含义:
居民
居民这边的杠杆主要是按揭买房和消费贷。按揭都比较熟悉,30万首付,买100万的房子,那么其中70万公积金贷/商业贷就是加杠杆的资金;再比如消费贷,利用你的信用积分去平台借钱消费。以上的两种方式,实际上都是用我们的信用、公积金或者实物等进行的抵押贷款。
而去杠杆并不是不准我们买房,不准抵押贷款,而是将杠杆的比例降下来。原先30万首付可以“撬动”70万的贷款,现在不行了,提高首付比例,限购,得40万或者50万。原先信用积分600分以上,现在得700分,可贷款的人就少了很多,同时坏账率也会有所降低。
工业企业
在经济繁荣期,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会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企业的话,这就意味着货币流动性更宽松,更容易能贷款到更多的钱,项目更容易得到有关部门的审批。这时也正是企业加杠杆扩张的时期。公司资产/估值1亿,原先只能贷7000万,现在可以贷到2亿,财务杠杆加到2倍。
而去杠杆则是在有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如果放任信贷宽松和项目接连上马,不仅会让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还会给银行造成坏账负担。一旦企业破产倒闭,银行的钱就玩完了,而银行的钱是又来源于老百姓的存款、企业存款、理财资金等等。因此这么一来就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因此这时国家对央企去杠杆,也是将金融危机扼杀在摇篮中,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维持金融市场稳定。
政府
目前的去杠杆主要针对的是地方政府的债务去杠杆。目前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主要是地方政府一般债与专项债。
一般债就好比是中央政府的国债,而专项债则是面对那些土地储备、棚改、收费公路、PPP等项目的债券。这些债券的最终目的都是融资。就拿棚改来说,动辄上亿的拆迁款,地方政府财政肯定吃不消,这时就需要发债融资,得来的钱投资棚改项目。
现在地方政府要去杠杆,就是降低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根据住建部数据,全国棚改货币化安置率由2013、2014年的7.9%、9%提高至2015、2016年的29.9%、48.5%,2017年达到60%。一旦货币化安置比例下来了,购房需求和热情自然大幅下降,支撑三四线房价的托底就没有了,最终让房价回归理性。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加杠杆主要就是在投资这块,操作基本就是扩表、期限错配、产品嵌套和放宽信贷。扩表,跟上面说的按揭差不多,理财产品自有资金一点点,剩下全靠借,然后加杠杆、通道等等绕过监管发行产品;期限错配就是用短期资金去投资长期项目,就好比你用1年定期的钱去存5年定期的利息,用短期资金去博取长期收益的理财产品一大把。比如银行经常发行的几个月期滚动理财,去投资那些N久以前的项目,这就是典型的加杠杆;产品嵌套,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期限错配。3个月理财投了1年的项目,可是现在到期了怎么办,那就向A机构发行理财募集资金;A机构再打包,向B机构募资...;放宽信贷就是放宽放贷对象的审核,就像本来以前都是买大盘蓝筹,现在只要能赚钱,ST也可以考虑一下。
而去杠杆就是将这些情况一网打尽:限制金融机构理财投资范围,紧缩市场流动性;打击理财产品资金错配;打击理财产品层层嵌套;收缩信贷。
展现量和阅读量有啥区别?是打开看完了,和打开没看完的意思吗?:阅示是什么意思
(原创)展现量是指系统将你发布的问答或者微头条展示给读者的数量。
它是根据首次展现后,阅读量的比例大小,再次展现。再次展现阅读量占比仍然很高,系统再次加倍展现。这样循环展现。说到底,展现量的多少,重要的是按读者的喜好展现。展现量越多,阅读量也自然多起来了。
阅读量是指你的文章发布后。通过读者从头到尾地阅读的数量。当然是指定篇问答或微头条读者不仅点开了而且阅完了的数量。
有时也有展现量较高,而阅读量很低的现象出现。这或许是系统认为文章质量很好,但并不受读者欢迎的缘故吧!
除此之外,不仅是本号,头条里也可见到网友约质疑,尽管文章质量不错,时不时会出现展现量特底,只有两三位数,阅读量更是少得可怜的情况,只有一两位数,比如最近。究竟是么原因只有头条君才知道。
因此,展现量和阅读量并不是点开后沒看完,一般来说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正如前文所说,展现量越高,阅读量相应也高。阅读量高了,它是计算收益的重要依据。
总之,阅读量的高低最重要的还是文章的质量。质量高了,对读者有实用价值,展玩量和阅读量才会高,相应的收益才会高。
以上是本账号玩头条以来的体验,欢迎共同解开未知的迷!
什么是展现量,与阅读量有关联吗?怎么办?:阅示是什么意思
做为一个比较长时间地混迹于头条上的半资深条友,我就不揣冒昧,好为人师一番,谈一下个人的看法,请朋友们批评。
首先,头条上对文章的统计方式所做的改进时间并不长,也就一个月左右吧。我收到系统推送的通知是这样的。请看截图。
平台发布的《统计方式调整详细说明》的内容也很明确,请看截图。
这就清楚地表明,所谓的统计方式的改变,其实质性的内容可以概括为:1、只适用于微头条和悟空问答这两大板块,其他板块不适用。2、展现量这个指标,实际上代表了系统推送给读者的实际次数,也就是平台的认可程度;悟空问答的展现量指标仅创作者本人能看到;而微头条的展现量对所有人开放。3、原来的“阅读量”这个指标,其实就是现在的展现量;现在的阅读量代表的是:读者们看到系统推送之后,实际点击具体的文章页面,实际阅读的次数。4、展现量和阅读量两个指标,在个人主页上还是只对创作者本人开放,其他任何人也是看不到的。
其次,展现量与阅读量又是什么关系呢?先截几个本人两个帖子的截图,具体看一下。
第一篇是个微头条,结算收益45.03元,我单篇收益最高的,展现量138万,阅读量17.8万。阅读量占展现量的比例12.90%;第二篇是个回答,结算收益115.85元,展现量231万,阅读量26.3万。阅读量占展现量的比例为11.39%。要说明的是:这两篇是我近期最受欢迎的小帖子,阅读量占比超过10%,收益也高一些。有些帖子,实际阅读量低到我都眼红心跳,低到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令人难堪的程度,极个别甚至是零阅读。实际阅读量能超过500次的己经令人欣慰了。
也就是说:阅读量永远小于展现量,展现量是系统推荐,阅读量才是实实在在的读者们的阅读次数。阅读量占比越高,系统越喜欢推荐,进一步推高阅读量。所以,阅读量才代表了真正的读者的认可程度和受欢迎程度。不论展现量多大,你又如何妙笔生花,没有实际阅读量的展现量,只是表示:你的大作其实只是一堆文字垃圾,毫无意义,也无人认可。随着阅读量的逐渐上升,系统也不断加大推送力度,阅读者们收藏、评论、转发,又会进一步推高阅读量。这就形成了一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合作共生关系。说到底:文章质量是决定性的因素,但也必须考虑到阅读者(或者本人创作领域的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程度,要追求通俗易懂,平实准确,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很简单的道理,教授们写一篇很专业的文章,一般的阅读者根本连阅读的想法都没有,不是文章水平不高,只是曲高和寡。因此,在公众平台上,阳春白雪毫无市场,下里巴人式的文章肯定更受欢迎。这提示每一位创作者:千万别给读者们玩高深,玩你有文化、有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最后,回答题主的问题:什么是展现量,与阅读量有关联吗?怎么办?基于以上分析,概括而言,可以这样理解:现在的展现量就是原来的阅读量,现在新的阅读量才是读者们打开你的文章,真正阅读的次数。也就是把系统的推送与真正的阅读,进行了更加精准的区分。这种区分意义重大:对于创作者来说,阅读量/展现量的比值,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即受欢迎的程度。比值越大,越受欢迎;比值越小,越不受欢迎;一旦零阅读,表明你的大作其实只是文字垃圾,根本无人理睬。
因此,新的阅读量这个指标,其实是一个清醒剂,它始终提示每一位创作者:真正应该追求的有用指标是阅读量,而不是展现量。要从这两个指标的对比中,认识到自已客观上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和研究大神们的写作方法,不断地加以反思,不断地充实自已的知识结构和运用技巧,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不断输出自己的优质作品。这就是我的看法和心得。
评论(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