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
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
流传颇广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一阕,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
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朱淑真书画造诣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明代著名画家杜琼在朱淑真的《梅竹图》上曾题
道:“观其笔意词语皆清婉,……诚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明代大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
淑真画竹》中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由此可见,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
比,当与李清照并驾齐驱。朱淑真,她的诗作受到市民的激赏,却在死后遭到父母的焚烧(据魏
仲恭《断肠诗集序》)。她显然是英年早逝的“问题美女作家”。
她的别号是“幽栖居士”,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存世。从“鸥鹭鸳
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愁怀》)来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
外恋情,被一些学者剥夺著作权。
但是,她的作品还是存有大胆露骨的香艳镜头:“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缠绵于
情爱连时间也不管了,“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犹如今人当街亲吻一般大胆。
朱淑真曾作一“圈儿词”寄夫。信上无字,尽是圈圈点点。夫不解其意,于书脊夹缝见蝇头小楷
《相思词》,顿悟失笑:“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单圈儿是
我,双圈儿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整圆儿是团圆,半圈儿
是别离。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我意。还有数不尽的相思情,我一路圈儿圈到底。”夫阅信,
次日一早雇船回海宁故里。朱淑真的“圈儿词”实际是咏月诗的形象化表达,是抽象画的另一种形
态。诗人的幽默含蓄风趣演绎得淋漓尽致。
谁会用数字写诗,可以来两首吗?:问苍天人在何方打一字
首先申明,俺不是诗人。写诗纯碎是爱好,数字诗也写过,按照题目要求,就来两首。
秋夜对饮
路旁一小店,对坐仅两人。
小菜三四碟,劝饮五六杯。
七时天色暮,八月中秋凉。
川酒透深巷,香飘十里外。
注释
这是一首数字诗,诗中含有一、两、三四、五六、七、八、酒(九)、十共十个数字。
工地小息
得一处闲坐,寄两地心情。
曾三更梦醒,面四隅无语。
午时六味陈,寂寥八荒合。
九秋至天涯,十冬赴海角。
注释
这是一首数字诗,诗中含有一、两、三、四、午(五)、六、寂(七)、八、九、十共十个数字。
九秋:指九月深秋。唐 陆畅《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台前。”唐 李商隐《代应二首》其一:”沟水分流西复东,九秋霜月五更风。“元 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为甚么桃花向三月奋发、菊花向九秋开罢?”清 何焯《义门读书记·昌黎集》:“菊有黄华则九秋矣,故秋怀以是终也。”
十冬:指农历十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请各位网友指教!
谢谢!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还有比这句更能体现爱情的诗词句吗?:问苍天人在何方打一字
谢邀!能体现爱情的诗词太多了!有幽怨的,欢悦的,相思的……种种不一而足。
列如: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笑声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狂风吹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笑声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最有意思的是我在中学的时候读的一首谜语爱情诗:上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不回……
读诗使人提高文学修养,多读一些古诗词自然就会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宋朝才女朱淑真究竟是怎么死的?:问苍天人在何方打一字
朱淑真(约1135~约1180),浙江海宁人。据说其父在朝为官,家境十分的优裕。她聪慧过人,善读书,擅长书画,通晓音律,精于诗词,文采斐然,令时人称赞。朱淑真一生为情所苦,为爱所困,内心寂寞孤独的女子。
她是南宋的忧伤,也是南宋的骄傲!
一 她用一生,写尽了女人的喜怒哀乐。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朱淑真存留在世上的作品很多,文采也不错。受时代的局限性,她的生平记载并不详细。历史文献中,只有片言只语。
但是,其作品艺术上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深远的意义。
比如在孝宗淳熙九年,朱淑真撰的《断肠集》十卷,很是著名。其中八卷广为后人所流传。不过,现存朱淑真的词并不多,仅留下《断肠词》、《断肠集》等若干。
她擅长写女儿家闺阁情趣,以爱情生活为主。早期文词清婉,情致缠绵,用词也比较大胆。后期则忧愁郁闷,幽怨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
从诗和词两个不同方面来说,朱淑真的诗和词具有两种不同风格。其词多以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闺怨词为主,但却别出心裁 ,翻出了新意,以意境取胜。
而其诗则笔调明快,清丽的意象!但总的来说她的诗词从深层次上来看,都浸润着她自我独特的生命体验,同时也是一位孤立无援,与不幸的封建婚姻进行抗争的才女内心深处的呐喊和呻吟。
二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才华横溢的朱淑真,从时光里慢慢走来。她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一个小官吏。她的丈夫出门在外,她寄去了书信,信上无字,只有一堆圈圈点点。
她丈夫后来在书脊中,找到了藏着的字“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整圆儿是团圆,半圈儿是别离。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我意。还有数不尽的相思情,我一路圈儿圈到底。”
多么直白而热烈的相思啊,跃然纸上!对于爱情,她有过许多的憧憬。可她的才情,她的爱,丈夫一点也不怜惜,读不懂半分。
这个父母之命的丈夫,根本与她心心不相惜!没有爱情的日子,朱淑真形容憔悴、愁绪满怀。这种煎熬,活生生要把人逼疯。她说: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
这场婚姻,是朱淑真一生的不幸,最后,她拼命挣脱了这场婚姻。可是,封建礼教的桎梏,她如何逃离得了呢?
三 宁可抱香枝头死,不随黄叶舞秋风朱淑真向往爱情,追求爱情,那种自由的,不受任何束缚的爱情!她大胆,她叛逆,不屑封建道德!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多么热闹的元夕佳节,多么美的彩灯,那些姑娘们玩得多么开心,这真是个好日子。哪怕已经物是人非,泪湿春衫!
有人说,这是朱淑珍私会情人,是不贞暧昧的情感!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朱淑真的这一次,更胆大妄为!须知,那是在宋明理学猖獗的年代,无疑是惊世骇俗!
可是,朱淑珍是如此执着,如此倔强。她只想真实地为自己活过,不管结局如何,只少证明:多年以前,这个词多幽怨的女子曾也快乐的活着,热烈地爱过一场!
四 一代才女,孤独的灵魂婚姻的支离破碎,感情又招人诟病,朱淑珍只是觉得越来越孤独,这种无人理解的感情一点一点吞噬了她。这个孤独无依的灵魂,一直陷于感性之中,独自伤神,漂泊在路上,没有停息。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湿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她到底有多少孤独,有着怎样的愁肠百结,连用五个“独”字?
其实,孤独是她一个人的,绝望也是她一个人的!顾影自怜,彻夜无眠,此情谁见? 扑面而来的惆怅,枯燥无味的生活,惹得她叹息连连!她满腔的情感全部写尽在词作里,用一个个字来表达她的孤独和绝望。
淑真,你还在期许什么吗?
五 断肠人作断肠词断肠词,是朱淑珍在婚后极其忧愁的生活中,因悲伤到极致所写,所以被叫作“断肠”词。
朱淑真所写有断肠集和断肠词,都是悲伤、幽怨的文笔,将一个女子的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销。
这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闺怨诗。
第一:这首词的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如下楼来,金钱卜落,下字去掉卜便是一。这首词的十句话分别对应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字。
第二,这首词抒发的闺怨并不是忧伤缠绵,凄婉哀怨的闺怨,而是一个女人在被丈夫辜负后所抒发的悲痛果决,咬牙切齿之感。
人世的这一趟,刚烈如朱淑真,她被封建伦理无情地桎梏,但她坚强地逃脱,她的爱情在希望里失望,又在失望里绝望。她,遍体鳞伤!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倚遍栏杆十二曲,看着春光将半,不由心生愁怨。上阕直接点题,写自己的无尽的思绪闲愁。
下阕又避风一转,开始写起了仲春时节的美丽光景:风和日暖,落花满院,燕舞莺歌,珠帘不卷,无尽的断肠芳草,依旧遥遥向远。
整首词情景交融,虽在写愁,但却并未把愁具象化,造成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朦胧美,以乐景衬哀情,更是缠绵悱恻。
五 颜色如花,命如叶叛逆的朱淑真,浑身长满刺的荆棘,割伤了别人,也割伤了自己。当金兵南侵,她返回故乡,不能见谅于家人。
她听着别人对她指指点点的声音,和父母对她恨铁不成钢的骂声,只是觉得心越来越冷。
这世间,朱淑真早没有了眷恋的东西,最后她在伤心、寂寞中死去,人们也不知她究竟死在哪一年。
朱淑真走了,留下一册《断肠集》。走的时候,甚至连躯壳都没能留住。曾经骄傲的才女,就是父母眼中是无法接受的耻辱!
父母对她实行了“荼毗”,就是火葬。在古代一个人的躯体是至关重要的,完整地来,就要完整地走,这是非常残忍的惩罚。
而她赖以维系的,蘸着血泪写成的词作,也被父母一火焚尽。因为家人觉得,朱淑真的叛逆,就是她的满腹才华所致。在后人看来堪比一代词宗的佳作,在封建礼教之下,在墨守成规的父母眼里,只是“淫词艳语”,不值一文。
后来,一个叫魏仲恭的男子,因欣赏朱淑真的才华,在市井之中四处收集她仅存的诗词,整理成册,名曰《断肠集》。
结束语:
读朱淑真的故事,就像是在触摸一个个伤口,或许是我同她一样,也是个固执倔强的女子。这千年时光,如同黑夜白昼的一次交替,她的忧伤,一直延续下来。
评论(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