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I木易子杨
做了近半年的保险行业调研,我不想发布太多的数据,像你所知,很多数据是给市场,给股东看的,有很多数据充斥着泡沫和水分。
今天,单就谈谈公司经营管理,就不得不感叹,平安确实是一家伟大的公司!
一、企业发展理念超前平安人寿的保险理念深得人心,也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了发展的命脉。
保险公司从洪荒时代走入了高速发展时代,又逐步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
中国市场和中国老百姓是出题者,保险公司是答题人。
如果说前20年,中国保险市场及大众的保险观念是由保险公司引领着成长发展。那么,当下的市场和客户,已然成为主力核心因素去引领了整个保险市场的发展方向。
客户变得越来越挑剔,信息变得越来越畅通,购买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
以前客户要的是性价比,既便宜又价实,主要信任代理人。
现在客户越来越了解保险,很多层次较低的代理人已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甚至都回答不了客户的问题。
代理人转型的速度远远低于客户成长的速度。
绝大多数保险公司转型的速度只是停留在口头上,PPT工作汇报上,基层代理人的经营管理还停留在相对粗暴的发展模式。
但是,平安人寿“执善心筑大业”、“NPS服务提升”、“智慧门店打造”、“回归寿险真谛”、“精细化管理”、“早会标准化”、“追求核心价值”等理念,逐步让平安走上了世界保险公司的第一梯队。
在国内保险市场,平安超前的不是保费高、人数多(国寿都双第一),而是经营管理理念已经远远超前行业竞争对手。
二、公司管理经营理念及动作超前过去的五年,为什么平安发展这么快,成绩不仅满足于中国大陆,放眼全球,中国平安都是屈指可数的卓越公司。这是为什么呢?
平安是一家综合金融集团,有保险、银行、投资三大板块,但支撑平安大厦的恰恰是保险,而保险的核心支柱是平安人寿。源源不断的寿险保费,就像造血机器为平安金融帝国输送着快速成长急需的营养。
在高增长的大背景下,国内上市的六家大型保险公司应接不暇,为了拼市场占有率,一味追求人力快速增长,进而推动保费快速增长。
反观平安,却在闷头做基础经营建设的事情。
10年前的平安,就是现在的平安以外的保险公司经营状况。
而5年前,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寿险经营革命。
内勤管理经营革命,提升服务满意度,从对外勤的压榨要求,到真正朝着专业性服务外勤的角度改变。外勤管理经营革命,提升外勤团队自主经营能力,五大系统的植入,特别是标准化早会经营,持续多年的保额销售理念。同时,不仅植入理念和管理方式,还帮助外勤建立管理机制,那就是五大系统的功能组建设。将原来集内勤组训为一身的工作职能,逐步嫁接到外勤身上,让外勤走上真正的规模化标准化创业的发展道路。
三、平安的口碑品牌超前一家公司口碑品牌好不好,不光是人们赚钱多不多,还有对企业文化及经营管理的认同度高不高。
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在平安工作的内外勤,对平安公司的企业管理经营及文化建设都是赞不绝口,高度认同。除了对薪酬和直接领导可能有意见以外。我们听不到太多的关于公司不好的负面评价。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平安的品牌价值一直稳居保险行业第一的核心原因。平安内外勤的企业归属感太强了。
对比其他保险公司,员工更多是因为收入而留下来。对企业评价负面,也并不看好。
可想而知,同是保险公司,内外勤自主工作创造的价值有多大差距。
四、平安的技术超前近五年,平安花了大量的财力开发自己的信息技术。从云计算到AI人工智能,再到人脸识别,到内外勤日常工作使用的各种数据系统,APP软件。无一不超前于同业竞争对手。
五、平安危机意识超前平安自上而下的危机意识,充斥着平安人的血液。无论经营数据多么亮眼,我们会发现,平安的老一辈高管们都会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我们从未感到平安这家金融巨无霸有在经营管理上有多么霸道。所有的强势动作都执着推进,不张扬,不外漏,不邀功。
平安早早就知道,走综合金融发展之路,不局限于只是保险领域,借助外勤团队深挖客户价值,平安的野心不仅限于保险,是客户生活的全部,东方不亮西方亮,平安危机意识可见一斑!
平安核心管理层做到了管理上学西方,做事上走东方。所谓的中西合璧,平安确实做得非常好,也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风格。
近半年的综合调研对比,我们不去贬低中国的其他保险公司。但中国平安绝对是一家引领中国甚至世界保险行业得航母旗舰。难怪,所有遇到的平安人无一不自豪的说“中国只有两家保险公司,一家是平安,另一家是其他”。
尽管平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当前平安人寿遭遇的最大问题恰恰来自于平安内部。30年的发展,让平安积累了一批资深的行业管理干部,内勤团队有,外勤团队也有,这些干部开始有了固化思维,有了惰性思维,很多人已经没有了当年创业的激情和勇气。人才危机将会是中国平安最大的经营隐患。而动辄几万人,甚至数十万的内外勤管理干部的持续改造,将会是摆在平安公司面前最大的问题。远远超过保费收入。
但,这也正是平安另一个伟大的地方,源源不断为同行业输入各类人才。
我想,马明哲先生一首缔造的平安,此刻也在思考管理干部的转型发展如何应对吧。
我是HI木易子杨,聚焦财经和职场创业领域,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交流分享。
格力电器,中国平安股票为什么一路下跌?:中国平安知鸟官网
大家好,我是谦秋说,一个浸润资本市场19年的投资者。对于格力电器、中国平安这样的绩优上市公司,为啥一路下跌,其实有内因,也有外因。那投资大师巴菲特的话来说,股票价格,短期来看是投票器,中长期来看是称重器。接下来我来展开说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供大家参考。
首先、股票价格跟股票价值,并不是完全正相关的。但放在中长期来看,他们是正相关的。看看过去近20年,格力电器、中国平安,整体都是大牛股的走势,跟公司业绩是正相关的。而当下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下半场,人口红利进入瓶颈期,就算是大牛股,也面临着业绩,估值上面的在磨合。
其次、过去3-5年,是蓝筹股带动大盘走出结构性慢牛,也积累了很多的获利盘,机构投资者也有获利了结的意愿,而长期被教育的散户投资者,终于有机会低估买入好公司了,自然就形成了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东人数剧增,大家都清楚的是,散户是情绪波动最大的人群,分歧特别大,一旦这些个股形成下降通道,加上机构投资者推波助澜,股价非常有可能出现背离走势。
最后、当下的资本市场,流动性好的绩优上市公司,是可以融资融券的,也就是机构也可以通过融券卖出来获利,所以跟过去只有做多才能赚钱,有一些区别的。但当股价跟内在价值的背离,到了一种极致,我觉得价格机制还是会发生作用的,毕竟高估跟低估都不是稳定状态。
总体来说,股价的波动好比是潮水,有涨潮,也有退潮,但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好比当下格力电器的股息率已经达到8%以上,中国平安的股息率已经达到5%以上,如果未来继续下跌,会引发长期价值投资者的锁仓,那做空的动能会越来越小,直到物极必反。还是巴菲特的那句话来总结最好,长期来看,中长期来看,上市公司的股价是称重器。敬畏市场,敬畏投机。
谦秋说问答,开心有内涵。
价值504亿美元,全球保险品牌第一名的中国平安,大家怎么看?:中国平安知鸟官网
平安是一家伟大的公司,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为自己曾经在这样的一家公司效力而感到光荣,因为我所有的关于保险的认知都是在这家公司学习到的。关于平安的全球品牌,我是这么看的。
第一、平安是一家集团化的公司中国平安于1988年,在深圳蛇口成立。当初是以产险起家的,主营产险业务,直到九几年才开始涉足寿险业务,并一发不可收,很快的将业务规模做到很大。
现在的平安的业务涉及到银行、保险、证券业务,我国金融的三驾马车,他几乎都涉猎,业务范围很广。
最早的产寿分离的时候,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成了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而中国平安没有分家,只是成立集团公司,将产险和寿险业务分开,但是还是归母公司中国平安管理。后来国家又倡导集团化经营,平安借政策东风,迅速的将金融集团的平台搭建完毕。
第二、平安不仅仅是一家保险公司中国平安现在是一家非常庞大的金融公司,甚至于更像一家数据科技公司,通过庞大的寿险队伍和客户基础群,将各种科技产品安装在用户的手机端,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据了解,现在平安的业务不仅仅涉及保险,还涉及到租赁,房产、医疗、小额信贷、银行业务、理财等等。现在的平安正在打造自己的金融生态圈,给客户的感觉就是只要进了平安大门,你所需要的一切都可以通过平安这个平台来解决,什么平安好房,平安好医生等等。
第三、关于保险产品平安的一些保险产品确实在市场中有一定的领先地位,但是现在这种领先几乎不存在了,尤其是费率市场化以后,因为平安已经过了那个通过费率来占领市场的年代了,现在他更看重的是品牌效应。
关于产品理赔,也并没有看到因为品牌价值全球第一而理赔速度第一,或者是理赔金额高于其他公司。
平安的产品性价比一直在业界都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这里不便多说,如果说的多了会被人围攻的。
第四、关于平安的一些趣事龙腾计划
曾经的平安管理团队有过多次更迭,刚开始发展寿险业的时候,管理团队是来自台湾的,一个叫龙腾计划的将台湾的一大批寿险人引入到中国大陆,这些人带来了相对先进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方式,为平安的寿险业务打开局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麦肯锡合作
了解平安的发展史,就要了解一个人“张子欣”,他的到来,为平安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通过张子欣先生的运作,中国平安和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合作,对平安的未来发展,和当时存在的问题做了客观分析,让平安迅速的走入正规化的发展步骤。
投联风暴
平安保险敢为天下先,率先推出了著名的“投资连结保险”,由于产品的复杂性,队伍的误导问题,导致在第二年的时候,发生了大规模的退保风潮,将平安几乎推入绝境。问问曾经在平安供职过得老人都知道,现在也心有余悸。
培养人才
平安最早的管理团队几乎都是海外团队在做,包括台湾团队,香港团队,新加坡团队,经过近20年的发展,平安才逐步培养出一批自己的管理团队。现在平安的管理团队基本实现本土化。并且平安也为中国保险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现在市场上的好多保险公司高管几乎都有在平安供职的经历。
中国平安是个怎么样的公司?:中国平安知鸟官网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 ,“平安保险”,“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平安集团”)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经发展成为金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1]
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分别为2318和601318。
2017年6月,《2017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公布,中国平安排名第61位;
7月31日,《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五。
2018年9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17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六,距2017年又上升了两位。
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29名。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揭晓,中国平安排名第179。
2019年7月,入选2019《财富》世界500强,排名29。
2019年9月1日,2019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在济南发布,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3位。
公司名称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外文名称
PING AN INSURANCE (GROUP) COMPANY OF CHINA ,LTD
总部地点
中国深圳
成立时间
1988年
经营范围
保险,银行,投资
工商信息
经营状态
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成立日期
1988年03月21日
注册资本
1828024.141 万元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
马明哲
公司类型
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经营范围
投资保险企业;监督管理控股投资企业的各种国内、国际业务;开展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批准开展国内、国际保险业务;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旗下公司
国内市场
下属公司[15]
保险系列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银行系列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系列
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市平安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平安期货有限公司
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原平安大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6]
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
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金融科技系列 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陆金所)
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16]
上海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16]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6]
平安壹钱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16]
平安城市建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16]
共享系列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平安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16]
战略投资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收起
海外市场
下属公司
保险系列
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保险(香港)有限公司
银行系列
平安银行香港分行
投资系列
中国平安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期货(香港)有限公司
评论(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