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旅獒》中说:“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玩物丧志的意思是说,迷恋于玩赏喜好的事物或醉心于一些有害事物,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贻误大事。
对于不务正业的人来说,确实玩物丧志。这种事例真是不少呢。且不说普通人中这种情况比较多,就是古代有的皇帝,因喜好玩物,如痴如迷,不上朝理政的事也有。古今中外,玩物丧志者大有人在。这类人只迷恋于玩耍,整天不思进取,意志消沉,不务正业,贻误大事,真可谓是“玩物丧志”。玩物丧志只是针对那种贪玩、好玩的人而言的。
但,对于有志者来说,反而玩物得志。玩物得志是指某种好的志向或对有益的事物的爱好和兴趣,以至于在某领域获得成功,成才而言的。
古今中外,很多成功人士,科学家等不都是对某方面有益的事物发生兴趣,产生了一份快乐,获得了一份收获,最后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典型的“玩物得志”。
玩耍不都是坏事,要看你怎么玩,会不会玩了。聪明的人在玩耍中获得知慧,产生兴趣爱好,最后取得成功;不会玩耍的人,就会逐渐迷失自我,毁了前程。
上面的楼主说想买件有收藏价值的书画挂墙,这是自己的喜好,做为一种兴趣是好事,说是玩物得志也是靠谱的。只要把握好自已,远离有害的事物,对某些方面产生兴趣爱好是好事,只要不影响自己的正事,无可厚非,玩物得志。
玩物得志对于天才、怪才来说,是如鱼得水,对于大多数聪明人来说,也是思想的翅膀。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玩物真的会丧志吗?:玩物得志上的东西是真的吗
首先感谢邀请。
玩物丧志的意思是指醉心于把玩无益之器物易于丧失意志,贻误大事。
不论什么事情你沉迷于此,可能都会丧志,玩文玩也是一个道理。文玩的种类繁多,品相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有的人今天看这个好,明天看那个好,一天天追求文玩里所谓高端精品。因为盲目追求文玩的高精尖有多少人走上了非法的道路。这是不是玩物丧志呢?
其实玩物丧志并不是物的错,而是人的错,玩物丧志的人是因为他们自己盲目沉迷于此,不会更深层次的去了解它,我想如果你玩文玩,你能了解它的文化历史,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它,而不仅仅是了解它的表面,就算是你沉迷于此,应该也不会有人对你说反对意见了。像我之前玩文玩的时候家里不同意觉得我天天花钱买一堆破木头破石头,但是当我用它们挣到钱的时候家里也就不会说我玩物丧志了。
玩物丧志的前面还有一句话是玩人丧德,整句连下来是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其实错的并不是物件,而是人。
请大家点赞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古玩市场上能买到真东西吗?:玩物得志上的东西是真的吗
若按现在古玩这行情,估计很难淘到真东西了,你去全国古玩地摊去看看,满场假货,遍地工艺品,没有火眼金晴,随时都上当受骗,可古玩市场还是流行淘货,并且乐此不疲,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还是贪小便宜想捡大漏,古玩的乐趣就是在真真假假中培养起来的。
三四十年前的古玩市场,真货比较多,捡宝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瞎猫碰死耗子的故事天天都能上演,说来也怪,那时古玩市场就是不旺,入这行的人也不多,能赚到钱的都是卖台湾人,香港人……。现在很多老藏家都是那个时候锻炼起来的,不是他们眼力特别好,是因为假货很少,真东西满地都是,能藏得住的人都赚了大钱了。
古玩市场真东西还是有的,但都在圈子里面流通,玩真货的一批,玩假货的一堆,各凭本事,各赚各钱,彼此河水不犯井水,倒也相安无事几十年。
沈阳鲁园市场的古董都是真的吗?:玩物得志上的东西是真的吗
谢谢邀请~
鲁园在沈阳也算是首屈一指的古玩市场了,仅次于北京的潘家园。一到周末就人山人海,卖啥的都有,北宋的瓶子,唐朝的碗,文革时期的红旗,八零后喜欢的老玩具变形金刚,你都能在这里买到。
要说在鲁园能不能买到真的古董,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毕竟咱这是历史名城。
说到历史名城,就有一个可以识别真假的方法:
如果你在鲁园买到的是唐朝的五彩鼻烟壶,你问我是不是真的?
我觉得编瞎话的层面比较大,毕竟唐朝的时候,沈阳不是啥名城,遇到好东西的面少。你要说清朝的,真的面还比较大,毕竟那时候咱也算陪都,清朝派重兵把守北陵东陵,很多高官也在沈阳生活过。
在鲁园,编故事卖古董的人很多,小编家一个亲戚就是,在鲁园买过一个石头乌龟。卖乌龟的是一个老农,小摊上就一个乌龟,没别的。老农看上很朴实,一脸纯洁,说乌龟是从新民山里坟头挖的,据说是乾隆一个皇后的墓,要价2000元。
最后,我家亲戚成功花500元买下。
结果回家用水冲冲,乌龟越洗越小,越洗越小。
最后洗没了,原来是蜡做的。
后来想想,乾隆即位的时候,清朝集体搬去北京都好几十年了,乾隆的妃子怎么可能在新民整个坟。
这就要说到古玩市场上的一句话,叫“真的当假的买,假的当真的卖”。
如何把你的古董推销出去,就要看你的“故事”。
在古玩市场上,特别需要故事,买家就想听你的故事,故事愈动人,卖相就愈好,若没有故事反而要怀疑这物件是否有问题了。
当然了,也许能碰到“捡漏”的时候。不过捡漏的前提是:买家一定懂行,卖家不懂行,或者卖家虽懂行,但急需用钱。否则这个漏就捡不成。假如买卖双方都不懂行,“傻子卖傻子买”的话,谁捡谁的漏还难说。
还是建议大家,如果不是懂行的,就不要妄想买到真的。
有人问了,那你这么说,意思是鲁园没有真货了?
不是啊,你看文革,七八十年代的“真货”还是能买到的。
所以,要啥自行车呢?
曾侯乙尊盘真的无法复制吗?:玩物得志上的东西是真的吗
为保证文物安全,很多稀世珍宝的展出件其实都并非原物,而是替身。
但曾侯乙尊盘却是为数不多的例外之一,因其制作工艺太过复杂,至今都无法造出复制品。
作为国内首批永久性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曾侯乙尊盘是目前出土的先秦青铜器之中工艺最繁复、样子最精美的一件。
曾侯乙尊盘,先秦青铜铸造工艺的巅峰之作
上世纪70年代,随州擂鼓墩一处厂房扩建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座古墓,当时古墓被地下水淹没,众人本以为价值不是很大。
然而经过一番发掘,震动整个考古界的曾侯乙墓重现人间,这座规模惊人的超级古墓,附葬之物极多极美,各类文物数万件,包括大量珍贵青铜器。
曾侯乙编钟、四龙曾徽、十六节龙凤玉佩、鹿角立鹤等国宝级文物都出于此墓。
在曾侯乙墓之中还有一件逆天文物,那就是曾侯乙尊盘,不仅仅是因为其外形极其复杂精美,更因为深入了解之后带来的震惊。
鉴于曾侯乙尊盘的珍贵,专家们提出将其复制,用复制品去展出,没想到几次三番的复制活动都没能成功,根本无法达到正品的状态。
曾侯乙尊盘,由青铜尊与青铜盘两个部分组成,出土的时候,尊位于盘中,尊口沿喇叭状,长颈而腹部圆鼓,盘部由盘体与各种复杂构件组成。
青铜尊的通身高度是30.1厘米,上方的口径是25厘米,底部直径14.2厘米,重9公斤,青铜盘的部分通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重19.2公斤。
整套曾侯乙尊盘极其精美繁缛,富丽极尽穷胜,特别是其镂空装饰的部分有很多层,即便是现代科技也很难达到,这在先秦时代更是罕见。
至于曾侯乙尊盘的用途,被认为可能是一套礼器的组成件,这么极品的青铜器可能并不是用于实用,而是一种显示主人显赫身份的摆设。
之所以无法复制,是因为根本弄不清其制作工艺
如此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珍宝,堪称是举世无双,而从其出土之日开始,人们一直在探讨其铸造工艺方法,但尴尬的是,学术界至今都没有定论。
主流观点觉得,青铜尊盘的镂空雕饰,其实是用失蜡法铸造的构件,也就是用蜡的可塑性特性先制成蜡模,然后在铸造,这是熔模铸造的一种方法。
但实际上,在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没有任何记载,当时不可能有如此成熟的失蜡法铸造工艺。
在曾侯乙编钟被成功复制之后,国内一大批青铜铸造领域的专家,都想要使用失蜡法复制曾侯乙尊盘,可一直都没有成功。
著名青铜修复专家方国荣明言表示,曾侯乙尊盘的惊人之处在于多层的镂空透雕,表面上彼此并不连接,由内层的铜构件分层联结,参差错落。
在整套尊盘上,有数不清的透空蟠虺的纹饰,其弯曲程度极高,无论用现代任何种类的工艺制模都无法完全达成。
由于曾侯乙尊盘这件宝物独一无二,实在太过于珍贵,所以出于保护的角度,历代博物馆馆长与相关专家都复制活动都极其慎重。
直到如今,官方都没有成功复制出曾侯乙尊盘的替身,而民间有不少的文物爱好者,经过不断努力,倒是仿制出了曾侯乙尊盘。
2006年,文物爱好者黄金洲就历经十多年努力,用失蜡法勉强造出了一件复制品,但还是与实物的工艺精湛程度、神韵上相去甚远,一眼就能看出。
正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如今科技虽然非常发达,但是想要复制出几千年前的曾侯乙尊盘依旧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至今都没成功。
评论(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