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出自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诗前两句写西湖之畔,青山掩映,层峦叠嶂,豪华雅致的酒楼,也是鳞次栉比,放眼望去,一片秀丽繁华的景象。西湖的笙歌艳舞,管弦声乐,何时才能消散停止?三、四句又回归平淡,说西湖的暖风,熏的游人,十分陶醉,大家都沉浸其中,享受美好,将杭州当做汴州。
诗人将杭州和汴州作比较,我想应该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考虑,汴州就是汴京,曾为北宋的都城,靖康之耻后,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虏到了金。康王赵构和北宋遗民全部都逃到了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以临安,也就是杭州为都城。南宋时期,岳飞等人极力抗金,但是赵构、秦桧等君臣力主求和,宁愿偏居一隅,在杭州夜夜笙歌,不顾国仇家恨。因此作者看着繁华的杭州,听着那些靡靡之音,非常难受,“歌舞几时休”这一问,蕴含了他对昏庸的统治者的愤懑之情。这两句有一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感觉,似乎也忘记了亡国恨,只顾眼前的享受。通过对杭州的繁华景象的赞叹,讽刺繁华背后的黑暗,以及执政者的腐朽麻木。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里“暖风”指的是清明风,还是什么风呢?有何意义?:直把杭州作汴州上一句
暖风,不带寒意的温暖的风,一般指春夏之交的东南风。
理解为清明风也可以,清明刮东风,东风也是暖风的一种。
暖风与寒风相对,寒风指西风、北风,暖风当然就指东风南风了。
我个人理解为春末夏初的南风。因为是“熏得游人醉”,应该还是踏青赏春的时候,而下句说把杭州作汴州,就含有指责偏安南方的意思,可能是借南风斥责偏安南方,不思收复北地河山,光复国土。
诗题未说清明,诗中不见清明,应该不是专指清明风。这是春夏之交的风,是温润之风,不冷不热,容易使人忘忧。赵构南渡,建立南宋,立都杭州,不思进取歌舞升平,岳飞北伐,惨死风波。韩世忠以七千浙西兵拦截劫掠江南的十万金兵于黄天荡,周旋四十多天朝廷没有一兵一卒增援。金主完颜亮兵窥长江,守土有责的将军纷纷望风而逃,反而是前往犒军的慰问团长虞允文一介书生领军大战采石矶。南宋之委靡,于这三件事上可见一斑。
因此我个人认为,“暖风”有暗指朝廷偏安之意。
评论(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