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郡王甘愿替甄嬛赴死,暴毙在桐花台,随后浣碧伤心过度在果郡王出殡那天撞棺随他而去,偌大的果郡王府王爷和两位夫人都死了,只留下遗孤元澈,后来又将这个遗孤给玉娆和慎郡王夫妇抚养,他俩暂时没有孩子,又和果郡王一家关系好,对这个孩子也是细心照料,元澈才算是有了一个很好的归宿。
皇上除去果郡王这个眼中钉后就和甄嬛之间算是撕破脸了,再也回不到从前的和谐状态,加之甄嬛故意放纵皇上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很快皇上就身体虚弱倒下。他虽然仔细保养,身体依然不是特别好,他嫌宫里吵闹,便去圆明园避暑修养,恰好遇上带元澈去看望甄嬛的玉娆。
元澈和六阿哥自小就亲近,碰到一起总是一起玩耍。那时玉娆和奶娘带着元澈和六阿哥在一起在园子里玩耍。皇上也在园子里溜达看到两孩子走过去,因病许久不见这两个孩子,也是高兴的很,掂量着抱了一下六阿哥还发现孩子重了不少。
一旁的奶娘就看两个孩子自来熟,玩得特别高兴,说他们俩关系好的就像是亲兄弟,皇上以为自己听错了,玉娆又重复了一遍,一旁的皇上本以为是玩笑话,结果一对比这两个孩子,真的发现了端倪,尤其是两孩子的眼睛和鼻子特别像,越看越像亲兄弟。紧接着定睛看了看,若有所思,转身就晕了过去。这件事也是成为皇上最后病重的一个最直接的导火索。
皇上早就怀疑果郡王和甄嬛有私情,一只苦于没有证据,以为只是果郡王单方面觊觎皇嫂,只秘密处决了果郡王,而留下了甄嬛。现在看来,没想到想象中那样简单,看来当时滴血验亲的对象错了,六阿哥也许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果郡王的孩子。皇上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就秘密吩咐血滴子夏刈去取六阿哥的血,想再秘密进行一次滴血认亲来确保六阿哥到底是谁的孩子,毕竟是事关皇家血统,事关大清的百年基业,一点都不可马虎。
我们都知道最后的结果是,皇上刚派夏刈去偷偷取六阿哥血时被叶澜依发现,叶澜依本来以为只是护住了这个孩子,一听甄嬛说双生子是果郡王的孩子,一心爱慕果郡王的她,爱屋及乌,拼了命去护住果郡王的这两个孩子,这才有了后面她和甄嬛合谋害死皇上这件事情。
幸好是叶澜依恰巧发现夏刈取血这件事,分析出皇上的意图,除去夏刈又密谋害死皇上,先下手为强,倘若是夏刈成功回去密爆皇上,我们完全可以猜到结局的,甄嬛和双生子乃至整个甄家都会遭殃。如果真发生了这件事,我们说真的是甄嬛妹妹玉娆的一句玩笑话害死了姐姐,害惨了甄家。
天下事无巧不成书,皇上百密一疏,就弄得个全盘皆皆输,玉娆的那句玩笑话,没害死姐姐,反过来成为加速皇上死亡的决定性因素!
欢迎关注我,带你跟着甄嬛走进雍正王朝,看尽后宫的纷繁复杂、尔虞我诈!
《甄嬛传》中玉娆为什么要当着皇上的面说六阿哥与元澈像亲兄弟呢?:玉娆为什么要害甄嬛
好多人解读玉娆这样说是给姐姐甄嬛挖坑,我觉得这样解读有点过份,玉娆为什么要害自己的亲姐姐?没道理呀!况且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甄嬛要是出了事,不光甄家满门遭殃,连她与慎郡王也得跟着遭殃!
先看看事情的前因后果,玉娆带着元澈(果郡王与孟静娴所生,果郡王孟静娴浣碧三个人都死了,元澈由慎郡王玉娆夫妇收养)进宫,在御花园与六阿哥弘曕一起玩。身体虚透了的皇上看天气和暖,也到御花园走走,就看到两个在一起嬉戏的孩子。
皇上还是很疼爱六阿哥的,看到他立即眉花眼笑,说掂掂他,然后说长大了,抱不动了,然后又摸摸旁边元澈的脸。
乳母接口说:六阿哥年岁大些,是壮很多,可是和小世子看起来真是像,就像亲兄弟似的。
皇上随口问:你说什么?
玉娆笑眯眯地说:乳母说弘曕和元澈像亲兄弟。
这次皇上听的真切:朕瞅瞅!
皇上掂起元澈的下巴仔细看看:还真像,尤其是眼睛和下巴,还真是像!
苏培盛赶紧转移话题:皇上,您累了吧!
皇上心里的疑忌更深了,转身时,一个踉跄差点栽倒,幸亏苏培盛一把搀住。
那么玉娆为什么要重复一遍乳母说的话呢?玉娆以为皇上没听清乳母的话就是单纯地复述一遍,因为玉娆确实不知六阿哥是果郡王的骨血,所以脱口而出。玉娆说元澈和弘曕长的像,无非是为了套近乎,表示弘曕与元澈堂兄弟之间长的像,与皇上血缘近。看玉娆说时笑眯眯的那个样子,就是那种谄媚样子。
先说第一点:
知道六阿哥是果郡王骨血的人,就是崔槿汐、苏培盛、浣碧、果郡王。
浣碧与果郡王已经死了,就是不死,也不会对玉娆说这些。果郡王就不用说了,是任何人都不会说的,而且玉娆嫁给了慎郡王,一个大伯子哥跟弟媳妇说这些,疯子吗?浣碧虽然认祖归宗,但玉娆以为她就是认的姐姐,所以每次叫她碧姐姐,心里还是没把她当姐姐,假如她跟玉娆说这些,玉娆会认为她作为奴婢怎敢抵毁主人清誉。
槿汐更是打死也不可能对别人说起的,否则她与苏培盛俩人都是吃不了兜着走,皇上上凌云峰就是苏培盛极力撺掇的。而苏培盛肯定是知晓此事的,不管槿汐有没有对他明说,甄嬛当初那么急于回宫,而槿汐更是突然上赶着要与他续前缘,苏培盛那么猴精,猜也猜着了。
至于甄嬛更不可能对别人说,就算玉娆是亲妹妹,说这些毕竟是不光彩的事。再说这些乱七八糟的事说给她听有什么用,只会给她带来危险!
总之一句话,玉娆根本不知六阿哥是果郡王的孩子。
再说第二点:
玉娆有一句名言:甄玉娆就是甄玉娆,只可独一无二,不可为人替身。
让人觉得她很清高傲慢,不会低下身段委屈自己。但是人只要是为人父母,就会为了孩子改变一切,玉娆也不例外,尽管元澈不是她亲生的,现在由她抚养,就是她的孩子。她下意识里就会为元澈着想。所以她笑眯眯地说元澈和弘曕长的像,就是想与皇上套近乎,表示元澈是他亲侄子,血缘很亲很近。
为什么有人说《甄嬛传》中同样是甄嬛嫁小妹,浣碧满头珠翠,玉娆却如此寒酸?:玉娆为什么要害甄嬛
宫廷宴会,浣碧设计之下被皇帝指婚给果郡王允礼为侧福晋,而甄嬛也顺水推舟将作为甄远道私生女的浣碧收为钮钴禄氏的义女,让其名正言顺认祖归宗。不过义女终究还是义女,名义上仍旧不是本家女儿,与甄玉娆相比之下,浣碧这个二小姐仍旧低人一等。
所谓缺什么,才更想要表现什么。浣碧出嫁之日珠翠满头,除了穿不上正室才能穿的正红之色,俨然也是个正经的贵家小姐了。而甄玉娆嫁予慎贝勒允禧之时,却要“寒酸”许多,凤冠之上不过都是绒花之类。浣碧是义女,玉娆是正经千金;浣碧不过是个侧福晋,而玉娆是慎贝勒的正妻,两人的嫁妆却相差甚远。
其实也容易理解,浣碧与玉娆出嫁的原因就有很大不同。从当初被皇帝嫌弃庸俗,在花园偶遇果郡王以后,浣碧就对果郡王芳心暗许。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若非浣碧设计,也难嫁给果郡王。两人的成婚是皇帝亲自赐下的,旁人眼里两人是两情相悦,只不过浣碧自己心里明白,她这个侧福晋到底是怎么来的。
浣碧从小都是婢女,却心高气傲,加上甄嬛的格外偏宠所以向来自恃高人一等。从前在甄府就打扮得跟二小姐一样,以浣碧的为人,即便只是个侧福晋又怎么肯寒酸分毫。更何况果郡王还娶了孟静娴,无论甄嬛还是浣碧都不会肯落了孟家的下风。一来是浣碧心气高,二来也是不能露出果郡王是被迫娶浣碧的马脚。
与浣碧的单相思相比,玉娆与允禧却是真正的两情相悦。遇到允禧以后,当初“宁愿嫁予匹夫草草一生,也断不入宫门王府半步”的甄玉娆彻底缴械了。但尴尬的是,玉娆与纯元皇后长得太像,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姐姐甄嬛。景仁宫中甄玉娆闯入第一次被皇帝看到,皇帝的眼睛就被勾住了,此后皇帝就一直纠缠不休。
若非甄嬛不愿玉娆不肯,皇帝是断然不肯轻易放弃的。慎贝勒出身不高,又不得器重,明目张胆跟皇帝争人也是拼了。所以允禧最终能够与玉娆走到一起非常不容易。对玉娆来说,能够嫁给允禧,即便是作为侍妾也可以,因为她知道允禧不会再娶别人,两人心中永远都只会有对方,不会再容得下旁人。
果郡王娶侧福晋,熹贵妃嫁妹,当时的熹贵妃生育一双儿女,协理六宫,果郡王得皇帝器重而这段姻缘又是皇帝亲赐,自然要热热闹闹的。然而允禧与玉娆的大婚却是不逢时,本来跟皇帝抢人就已经很冒险了,而且慎贝勒一直人微言轻,加上皇太后病重,慎贝勒的婚事自然也不适合大操大办。
比喻一下,玉娆是生来的贵族,而浣碧是暴发户,有人即便薄衣也不失贵气,有人穿金戴银生怕被人看出底细。玉娆哪怕没有那满头的珠翠,她身上那一袭正红嫁衣就是浣碧这辈子怎么都不可能得到的。浣碧插得一头珠光宝气,只不过是心里发虚,生怕他人看得出自己并非果郡王心中所爱;玉娆哪怕一身素净,也是底气十足,允禧的眼中只有自己。
评论(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