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尼泊尔,让我大开眼界,月入4000元,就能过上想要的生活,8万元买一套房,吃一顿大餐70元,3兄弟可以娶一个老婆,女人穿着纱丽露天洗澡。
从书上了解到,尼泊尔是离天堂最近的一个地方,深深被那里的景色吸引,同时也想探索这个神秘的国度,在2017年踏上了去尼泊尔的飞机。当时我是从成都出发,直飞尼泊尔加德满都,这条航线虽然贵一点,但是在行程中可以观赏到美丽的喜马拉雅山脉。到了那里直接办理落地签,比较方便。
尼泊尔概况尼泊尔是位于南亚内陆的一个小国家,与中国和印度相邻,国土面积只有14万平方公里,大片土地是高山,其中海拔在8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8座,虽然带来了美丽的雪山景色,但影响当地农业生产,这也是经济落后的一个因素。
尼泊尔总人口有2962万,当地人大多使用尼泊尔语交流,只有上层阶层的人会说英语。当地的气候比较适宜,全年平均气温16度,冬天最低气温2度,到了春夏季甚至可以穿着短袖观看雪山美景。
去了尼泊尔才知道的一些事1:尼泊尔靠近喜马拉雅山,山地面积大,到了秋天少雨的季节,街道上会有尘土飞扬,几乎让人睁不开眼睛,有的人就会戴上眼镜和口罩,全副武装保护自己。
2:长得漂亮的女生去尼泊尔旅行,最好是结伴同行,尼泊尔男人比较自信,看到大街上的皮肤白皙的漂亮女生,就会主动搭讪,在他们看来这很正常的一件事,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骚扰,有同伴在一起他们就没那么大胆。
3:尼泊尔当地人喜欢吃凉菜和冷食,虽然比较方便,但是肠胃不好的人去那里,受到刺激很容易拉肚子,最好是带上肠胃类的药物比较保险。
4:在尼泊尔,男人之间的社交比较亲密,两个男人走在大街上可以搭着肩膀甚至手牵手,可能外地人觉得有点不正常,但是尼泊尔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根本就不会被人误会。
5:尼泊尔虽然也有学校,但在乡下地区,很多小孩就在街头一角上课,拥有一间明亮的教室对他们来说很奢侈。
6:甜点是尼泊尔人的最爱,在加都满都的街头,很多甜品店生意火爆,那里的甜点保持了印度风格,用牛奶、面粉、糖等原料制作,方法简单,味道很甜,去尝了一下,感觉都有点发齁,而且还有很重的酥油味。
7:尼泊尔女人露天沐浴应该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在当地的乡村部落,走在大街上很容易看到女人穿着纱丽在沐浴,纱丽是尼泊尔女性的一种传统服饰,长筒状的裙装,颜色鲜艳。即使有行人经过,她们在路边沐浴也不会觉得尴尬。
8:在尼泊尔一些公共场所,比如说车站、机场这些地方,经常有人帮忙搬行李,他们可并不是出于好心,搬了行李之后就会索要小费。
9:尼泊尔的景色优美,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但是不能带无人机过来拍照,若是被发现,除了没收物品以外,还有很大的麻烦。
10:尼泊尔的消费水平不高,但是在很多场合都有给小费的习惯,乘坐当地的三轮车观光,除了正常的车费以外,还要给小费,酒店里的服务员,服务一次的小费大概有6元人民币。
11:尼泊尔街头有很多乞讨的人,他们都有组织,还有很多小孩,最好不要当众施舍,若是你给钱让其他人看到,马上就有一群小孩围过来,不给钱很难脱身。
12:由于尼泊尔的公路狭窄,当地没有大型的公交车,只有能坐几个人的小巴,车上没有空调,甚至车窗都没有玻璃,设施比较简陋,人多的时候车门的位置都站满了人,根本就不能关门。
尼泊尔奇葩的一妻多夫制尼泊尔女人一般会经历两次婚姻,第一次是在8岁时嫁给当地的一种果实,称为“贝尔果”,寓意以后的生活能够幸福。第二次则是成年以后嫁给喜欢的男人,不需要多少彩礼,男人只需要带10颗槟榔和两套新衣服就可以把女人娶回来。
不同的地方,婚俗习惯也不一样,比如说有的地方实行一夫多妻制,对女人来说很不公平,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与女人地位低下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时代进步,观念转变,一夫多妻的现象逐渐被一夫一妻取代。
虽然现在已经是21世纪,都是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但是很多国家还做不到这一点,比如说在尼泊尔某些地方,就存在一妻多夫的现象,也就是一个妻子可以有多个丈夫。
从表面上看,尼泊尔女人可以嫁给多个男人,地位比较高,实则不然。因为尼泊尔有些地区太穷,家里的男孩多了以后,娶老婆要花钱,一个男人娶一个老婆就会有很大的压力,所以一妻多夫的习俗就这样诞生。但是当地有规定,女人要嫁给2~3个男人,这些男人必须是亲兄弟。
虽然一妻多夫缓解了压力,但是生活中也会很尴尬,男人之间难免会出现争相吃醋的现象,毕竟只有一个老婆。若是尼泊尔的家庭兄弟多,每个人都能娶到老婆,说明这个家庭非富即贵。
尼泊尔的收入水平在国内来说,月入2000元可能就会被人笑话,除去房租、生活开销等支出,剩下没有多少钱,连一个人养活不了,更别说养家。
但是在尼泊尔却不一样,月入2000元就已经超过了95%的人,属于高收入群体,也就是当地的土豪。
尼泊尔的工业比较落后,就以首都加德满都为例,当地只有一些小型的工厂,从事简单的轻工产品生产,工人都是从事手工活,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普通工人上一天的班,大约30元人民币,除去放假时间,一个月能拿800元就不错。
根据统计的数据来看,2019年尼泊尔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平均月薪大概只有600元,特别是偏僻一点的地方,大多数人靠农业种植来维持生活,月收入连平均薪资一半都达不到。
尼泊尔的物价尼泊尔的人均收入那么低,物价不低的话,居民就很难生活下去,以当地的物价来看,一家人吃一顿饭大概5元钱就能解决。
比如说市场上卖的土豆10.8卢布一斤,折合人民币0.6元;西红柿14.5卢布一斤,折合人民币0.8元;西兰花21.6卢布一斤,折合人民币1.2元;猪肉216卢布一斤,折合人民币12元。
若是不想自己做饭,一家人去外面普通的饭店吃,20元就能吃得很好,只不过环境要差一些,出去吃一顿大餐才70元,不过当地人很少去吃。
首都加德满都的房价,对于当地人来说有点贵,平均价格达到3700元人民币一平,距离杜巴广场步行15分钟范围内,买一套房大概需要30万元。
在尼泊尔的蓝毗尼,房价就要便宜一些,8万元就能买一套普通的房子,当地居民大多会选择去偏僻一点的城市买房,主要考虑的还是价格。
写在最后尼泊尔虽然贫穷,收入水平不高,但那里的居民生活幸福感很高,完全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再加上景色优美,物价不高,去那里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人生真的有来世吗?:花姐命身上有何胎记
人的来世 在将要去世时就已表现出来了
六道轮回(资料图)
文:善果
1.在将要去世时,神志清晰,后事安排的清楚,每个亲近的人都嘱咐到,这样的人死后全身凉。是软的,全身凉最后心口凉,说明他已去投生人中,来世继续做人。
2.在将要去世时,神志清晰,非常高兴,甚至有的提前数日就知道自己要去世的时辰。到时劝亲人不要悲伤哭泣,这样的人死后全身软,全身凉后,面门最后凉,说明他已经投生天人中,来世作天人。
3.在将要去世时,神志清晰,提前数日乃至数月就已经知道自己去世的时辰,念诵佛号,经文,或侧卧或盘坐或站立合掌,平静安详的去世。这样的人死后全身是软的,全身凉后,头顶最后凉。说明他已不入轮回,投身佛界。
4.在将要去世时,神志时清时不清,思想表现极为贪婪,经常说胡话,或口中出现竹马牛羊等叫声,或身体出现动物形态。说明他已去投生动物中。
5.在将要去世时,神志不清或昏迷,偶尔出现被审问、刑罚等状。说明他已投生地狱中。
6.在将要去世时,神志不清,经常出现受惊吓等症状,口中念念说一些无边际的话或会见不在世的亡人等。说明他已投生鬼中。
7.次谈形而上,灵魂应称神职,一般来说,在断气后12小时左右离体,此刻才是真正的死亡。离体后的两天半为昏迷状态,能看见所有眷属、朋友等,沟通方式只能托梦,因为几乎无物质身体。49天之内陆续投到上述六道(修罗道略)之中。有个别升天、入地的会不过中阴而直达。投母胎者称后有身。大致如上。
宿命论是以“因”和“果”的法则作为基础的。“三世因果”是唯一可以透过今世出生之前的时空,清楚地明了到一个很重要的循环过程—即是今世出生之前“因”,与出生之后的“果”,这种“因”和“果”的循环往今后推而远之,形成“过去”(前世)——“现在”(今世)——“未来”(后世),如此三世的循环规律,而改善命运的唯一可行方法亦是以这个循环规律作为根本依据。
若想在转世时有好的福报,前世无法改变,必然要在今世拥有修为,佛说,一切福祸均来自于今生及累世的业力流转,因此多行善事,多做功德,福自增长祸自消。并且,可以通过佩戴佛牌,有了佛的助力并通过自身努力,一定可以拥有善果,方的善终。
古代哪些帝王有异于常人的身体特征?:花姐命身上有何胎记
开国皇帝的长相都很奇特。
比如秦始皇,史记: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
分别是塌鼻子、斗鸡眼,鸡胸以及有支气管火,所以外在形象很差。
刘邦最大的特点是一条腿有七十二颗痣。
项羽则是一个双瞳人。
孙权可能是一个混血儿,因为他:碧眼紫髯。绿眼睛,紫头发。
刘备大家知道,双耳垂肩,手长过膝。
漫画《火凤燎原》,袁术坐到龙椅上,发现两只手没办法同时扶到椅边。
刘皇叔试了一下,抓住还有富余
手有多长,自己判断吧。
杨坚大概是长相最怪的: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沉深严重。
陈后主看了他的画像,吓得把画当场扔地上了。
而李渊长得比较着急:高颜皱面,常被杨广嘲笑,更奇的是他有三个乳头。
赵匡胤长得肥头大耳,画像可知。
朱元璋是鞋拔子脸,而且有麻子,但可能不太明显。
国宝“马踏飞燕”有一处明显历史胎记,一批批专家为何望而却步?:花姐命身上有何胎记
“马踏飞燕”这个名称现在应该很少使用了,大都称呼为“铜奔马”或“东汉铜奔马”。
首先从发掘来看,铜奔马出土于1969年的甘肃武威雷台汉墓,但那个年代大家都懂,本身就是村民在挖防空洞时无意中发现的,那时更没有保护意识,发现的青铜器本来要打包直接卖铜的,但还是被上级发现了,才陆续被发掘出来,而铜奔马其实是出土的几十件青铜马仪仗俑中的一件。
而铜奔马的伯乐就是郭沫若,郭沫若在见到铜奔马后赞叹不已,并带到了北京进行展出,后来甘肃博物馆也是费了好大力气才将铜奔马要了回来。但此时铜奔马已经名声在外了,名字也成了“马踏飞燕”,上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成为旅游标志。
关于铜奔马身上的疑问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变得特别多,不够完整的出土记录以及当时发掘的人为破坏,很多信息已经无从考究。
另外,因为没有文字信息,而铜奔马也没有从其他古墓有过类似出土,所以铜奔马就变成了一个“悬案”,真的应了那句话“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丑”,比如铜奔马的命名,马的品种,踏的是什么鸟,甚至墓葬的朝代和墓主人都是争议,除非现在有十足的证据,或是哪本书上有明确记载,否则没有哪个历史学家敢对铜奔马下结论。
评论(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