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问题都很好。
对于第一个问题,波并不一定有速度。因为有两种波,一种是行波,就是行走的波,比如常见的光和声音,当然有速度,既然有速度,就会传递能量,这很好理解。另一种波是驻波,就是驻留在原地的波,比如由两个频率和幅度完全相同,但是传播方向相反的波叠加的波,这种波只会原地震荡,但是不会向前传播,这种波就没有速度,当然也不能传递能量。引力波是行波,因为既无法完全反射引力波和原来的引力波叠加形成驻波,也不可能产生两个频率和幅度完全相同、但是传播方向相反的引力波叠加在一起形成驻波形式的引力波,因此引力波有速度,而且的确传递能量。
那么引力波的速度是否光速?在广义相对论理论里面,引力波的确是光速,这是爱因斯坦最早得到引力波的方程的时候就发现的。但是,能够产生引力波的引力理论有很多种,在有些理论里面,引力波的速度不一定是光速。另外一方面,光速不变本质上是爱因斯坦的一个假设,目前的实验只能证明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真空中双程光速是常数。双程光速的定义是,光从光源发出到一面镜子再返回来的平均光速。目前的实验既无法证明单程光速是否为常数,也还没有证明所有频率的光速都是精确的一致,而在有些理论里面光速的确随频率而发生微小的变化。
那么观测或者实验结果是什么呢?由于目前公开的几个探测到的引力波事件都没有测量到对应的电磁波也就是光的信号,目前从观测上无法知道引力波和光速是否一样。即使以后测量到了引力波事件发生的时候的光信号,我们也很难确定引力波和光信号是否同时发出的,当然也就无法精确地知道它们的速度是否一样,只能对它们的速度之差做出一定的约束。
由于上述原因,也许我们永远都不能精确地知道引力波和光的速度是否一样,只能知道它们的差别不会大于某一个值。
最后声明:由于太忙,我没有时间读我回答后面的评论和发给我的私信,当然也无法回答评论里面提出的问题和私信。如果您希望我回答您的问题,请在悟空问答提出,然后邀请我回答,我会在方便的时候挑一些问题回答。谢谢!
引力波可以使光线发生偏折,是否也可以让光速变慢,还是引力波不够强?:什么波什么折
其实,发现引力波是一个造假行为。本人的解释如下:
1.星球引力与磁性作用力一样,是一个静态辐射场,凡进入这个静态辐射场范围内的对立极性物体都会表现作用力。
2.星球引力在极性对应学分类中属5阳乾性辐射,因为阳性辐射场是同性相斥的,所以,星球之间的引力辐射并不能互相交错无限延伸,而仅仅局限于个体的能量层范围内。这就是说星球之间是不存在具有绝对重力的“万有引力”的。如果星球之间真有这个“万有引力”,那么,没有离心力关系的银河系众多恒星为什么不会聚集成一个点呢?
3.说离心力平衡了“万有引力”。在主从星球之间还说得过去,只是实际也不是引力与离心力的平衡关系,而是坎性引力(一种非重力性质量引力,也就是在核子层次的弱力在宏观层次的体现)与能量层斥力的平衡关系。能够维持星球之间相对稳定距离的就是这种作用力。能够推动从星公转运行的作用力则属于坎离性差作用力。在此不做解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我的《极性对应论》系列文稿。
4.引力属于内向性静态作用力。所以既不会产生波动,也解释不通具有内向作用力的波,是怎样产生外向传递的。
5.能量挥发具有波动性,那是膨胀挥发的能量推动了虚空静态能量产生的波动现象。与静态引力辐射的性质完全相反。本来,牛顿发现引力时已经正确确立了传递不需要时间的引力静态辐射性质。不知为什么到了爱因斯坦那里引力就变成了与光波相似的引力波了。而且到了一百多年后的现在,竟然还“真的发现了引力波”。
6.所谓的引力波发现,只是从每天一万五千多次的来自于地球震动的干扰波中指定出来的。由于无法提供是怎样认定来自于13亿光年外的“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所以第二次召集了全世界多家天文台为其观察到所谓“两颗中子星合并”做证,实际是全世界没有一家天文台真的观察到了中子星合并的信息。由于由美国一家天文台观察到的光波信息,也无法与来自于地球的某个震动波完全同步,所以只好将一个差了1.6秒的干扰波指定为探测到的“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所以就有了“引力波”速度与光速相近的说法。
寻找引力波只是为了对爱氏理论的验证。由于爱氏理论实际已经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投入了数百亿美元一无所获不好交待,所以只能“急中生智”,造个假搪塞一下再说。不想还真的“财运亨通”,获得了诺奖。不过谣言至于智者,希望具有理性思维的学者们都有自己的独立主见。
至于引力造成的光速偏折变慢问题。其实并非由重力性质的乾性引力造成,乾性引力辐射与光热能量属于阳性同性体,星球的能量挥发总体是由乾性斥力实现的。但光是介质的波动现象,所以乾性引力辐射对光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能够对光产生影响的则是质量体的坎性辐射。坎性辐射是约束光热能量体的对应极性作用力,所以星球周围的静态能量密度与坎性约束力的辐射密度正相关。光通过星球周围的偏折弯曲现象,就是由坎性辐射影响的静态能量密度决定的。即:同一频率的光的波长与空间静态能量密度反相关。
由于目前的物理学还有许多认识路径没有打开,所以对我的解释或许不能理解。但需要说明的是,能够理解就是走上了一条能够开拓无限前景的通衢大道。
电磁波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波什么折
虽然,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然而,当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们扇动扇子时,就会感到一股清风?扑面而来。
此外,当军队发起进攻时,司号员会吹响冲锋的号角?,其声音也会响彻云霄。
上述两个例子,都是因为对空气中气体分子的震动,使气体分子获得了能量。我们感受到的风和听到的声音?,都是气体分子能量传播的结果。其本质,是气体分子的动能。
同样的,在我们的宇宙中,也存在着类似空气的物理背景,即所谓真空不空。因为,所有的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而且,物体的运动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限制?,其速度不能超过光速。此外,两物体之间的远程力即引力和电力,也意味着物理背景的存在。
此外,由于普朗克常数h的普遍存在,说明宇宙中的物理背景——物理空间,与空气一样,也是由离散的量子构成的。所谓量子,就是不可再分性的粒子,是宇宙中最为基本且最小的粒子,是搭建我们宇宙的基石。
又由于引力波和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说明上述三种波的本质是相同的,类似声速,都是空间量子能量的传播。
当然,对于空间量子的震动,靠扇扇子和声带的震动?是无法做到的。因为量子太过细小且频率很高,只能由基本粒子的震荡来予以实现。
最为常见的,就是光电效应。通过电流,使电子获得能量,使电子的状态由基态上升到激发态。由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又会通过激发空间量子,将其获得的电能传递给量子空间,其自身又重新跃迁回基态。
于是,受到激发的量子,因获得能量,由原来无规运动的基态量子成为有向运动的激发量子,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光子。
当然,光子是非常细小的,单个光子我们是感应不到的。实际上,我们感受到的光是光子的群体——光束。类比水的波动,光束又被形象地称之为光波。
根据经典电磁学中的麦克斯韦尔方程,电磁波的速度就是光速。说明光波与电磁波,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都是空间量子的震动所形成的能量传播。
两者的区别在于,使空间量子产生震动的原因不同,因而它们获得的震动能量不同,它们所具有的频率是不一样的。
光波的频率高于电磁波,而我们的眼?细胞只对可见光的频率有感应。于是,频率低于可见光的波为电磁波,频率高于可见光的波为x射线,都是人眼感应不到的,因而表现为不同的波。
总之,电磁波的本质是空间量子的震动,电磁波的传播是空间量子震动能量的传递,而导致空间量子震动的原因,是因为电子的震荡。从宏观上来说,就是电磁场的交互震荡。
评论(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