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职位竞争这么大,很多企业在不了解应聘者的情况下,会设置一个准入门槛对其简历进行筛选。而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算是一种相对合理的门槛,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是,你也许会说,我英语四级考试没过,不代表我这个人就一无是处了。这话没错,但是反过来想想,你的英语四级考试没有通过,恰恰就说明你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欠缺。再往简单地说,英语四级考试的结果,就是你入职场的敲门砖,你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向HR证明你有能力呢?
所以,我的观点是,英语四级考不过,对以后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基础巩固是终极目的,但是实现的手段却并非这么一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能有效的帮助同学们巩固好基础,不妨试试在真题中去加强对基础的巩固。
之所以要在真题中去巩固,是因为真题在编写时,紧扣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考点,自然也包括了英语四级大纲所要求掌握的所有词汇,其权威性是任何复习材料都无法比拟的,另外,把词汇记忆放在真题中去进行,记单词的同时,对于语法以及句子结构也有了理解,一箭多雕,基础巩固好了,后面的复习工作就迎刃而解了。
市面上能够帮助同学们在真题中巩固基础的真题书屈指可数,巨微英语《四级真题/逐句精解》就是其中的一本。
这本书将真题文章中每句话所包含的,考纲要求的单词,每句话用到的语法时态和句子结构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适合巩固基础时用。
还是那句话,英语四级考试没你想象的那么没用,将基础巩固好,过级就没那么难了。
学英语的时候,词汇量重要还是语法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英语
你好,谢谢邀请回答问题。对于英语学习中,对于词汇更重要还是语法更重要,是相对而言的。从整体上来看,语法会更为重要些!下面听我给你分析一下:1.词汇是英语学习中最基本也是最小的个体。词汇分为基础词汇与高级词汇。对于学生而言,不用老师教,他们自己买本词汇书就可以背诵。打个比方,对于一个人开讲,单词比喻为人的每块骨头,如果没有血液就无法存活也不具有活力!那么语法就是人的血液,有了血液可以使人赋有能量,发挥人的潜力和创造。2.事实上,我国大多数学员都是法语基础不扎实不牢固,通俗讲就是不会真正使用语法知识。原因是觉得语法比单词难学,事实也的确如此。语法包括的内容较多,再次,我给大家总结归纳了语法学习的必要用法。例如,词的用法,时态的用法,语态的用法及句子的用法等,而每一项都包含很多知识要点。所以,要想把英语学好,语法是必不可少的。英语中的听力,口语,写作,阅读,每一项都与语法息息相关。总之,掌握好语法知识是英语真实水平提高的体现!最后,希望我对英语学习的建议可以帮的到你!谢谢!
如果不以考试提分为目的,还有哪些让你坚持学英语的理由呢?:在某种程度上英语
嗯,太多了
那些年陪伴过我们的英剧美剧
成长的烦恼,生活大爆炸,西部世界,唐顿庄园,权利的游戏。。。这个清单可以列上半米长。
不要说可以等翻译,追剧的人都知道苦等“熟肉”的滋味。
很多时候翻译会让原文的韵味大打折扣,甚至夹杂着错误?
我印象比较深的错误有——
成长的烦恼有一集中,迈克带着弟弟手舞足蹈地冲进卧室,嘴里喊着“代理人来啦,代理人来啦”,完了还摆出个自认为很酷的造型。
当时一头雾水,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英语中的代理人,agent也有间谍的意思,他们是在扮演王牌大间谍呢。
——星战某一集中,有段敌人之间的对话,谈到某个战士时,字幕显示“他是女王”,看得人摸不着头脑,仔细听对话,“He is after the queen.”——他追随女王而来?。
热爱的各种英文纪录片
BBC的各种系列,我钟爱艾爵爷的植物秘密生活,野性中国,行星地球。
卡尔萨根的宇宙,发行时打破记录的科普系列片,如果一生只能看一部科普片,我选它。
哈利波特,唐璜,莎士比亚,叶芝,罗伯特 弗洛斯特跨度有点大哈,但是英语文学确实有许多经典,作为一个非英语专业的俗人,偶尔也能读一读原文,感受一些无法翻译的独特韵味。
特别推荐读英文诗,篇幅不长又能体现语言的美感,如果有好的中文翻译能对照体味,格外有意思。
始终记得第一次读到美国诗人罗伯特 弗洛斯特的“Stay gold”的那句Nothing gold can stay时,我的震撼,不亚于小时候翻开唐诗三百首,读到李白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后来单位和外国客户搞交货仪式,准备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成英语标识。大家讨论这句话怎么翻,我脱口而出:Stay gold, forge ahead. 被领导给否了,觉得太文艺,不符合氛围,也怕非英语母语的人看不明白,还是用了网上通行版本。
其它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拜伦的长诗,当年读到时都是极大的精神享受。
我们何其幸运,母语博大精深 ,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又有机会学习领略其它语言和文化的魅力。
出国旅游和差旅时的便利英语口语够用的话,去多数国家旅行可以照顾好自己了。
和外国合作伙伴商谈时的效率给领导和同事充当翻译,帮助解决技术或商务问题时的成就感最后,但是相当重要 LAST BUT NOT LEAST能在家里的小屁孩对学习英语畏难,有情绪的时候,适时露一手,再告诉她,英语不难,还很有意思。
能跨越语言的屏障,了解另一种文化,是快乐的。汉语是我了解世界的第一扇大门,英语则是打开了另一条通往花园的小门,给我展现了世界其它一些地方,不同的文化与生活。
大家都期待着有一天,汉语再次成为世界交流的主要语言,全球的孩子都以学习汉语为己任。
但是,这和学习另外一门语言是不矛盾的。即使英语只是一门选修课,我仍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它,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学一门外语。
为什么要阅读英文原著?:在某种程度上英语
为什么要读英文原著?不知道我对您这个问题的理解对不对,我觉得里面包括两个问题:
(1)问什么要读英语母语者写的书籍,而不仅仅是学校的英文课本?
(2)为什么要读英文原文,而不是中文译本?
不知道您问的是哪个方面。我就两个都说说吧。
第一,问什么要读英语母语者写的书籍,而不仅仅是学校的英文课本?
英语课本面对的,是从零开始学习英语的人,所以会考虑学习者在不同阶段的语言水平、认知水平,特别是传统的以语法教学为主线的英语课本,编写思路都是从简单的词、简单的句型开始。
这样做,优点是“语法知识”方面循序渐进,缺点是“语言交际”方面可能不合适。比方说,问对方的名字,What's your name? 语法结构很简单,往往课本就这么教,但其实在交际中,这么问显得挺没礼貌的。更妥当地是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 (当然,不止这一种问法。)但是这句话涉及到了情态动词,可能传统课本的编者会觉得不适合初学者,所以就舍弃了。
类似地,表达自己想要什么时,很多课本首先就教简单的want一词,以至于咱们习惯张口就是 I want 或者 I want to... 殊不知,这么说,在英语母语者听起来也不礼貌,他们自己会用 I'd like或者I'd like to... 为什么不直接教 would like呢?可能传统课本的编写者认为这是虚拟语气,不适合初学者。但实际结果就是,为了简单,为了将就初学者,反而教给他们一种不太地道,甚至不太礼貌的表达。
正如许国璋先生所说的,(大意是)为了所谓照顾学习者,为了硬套语法,我们把好好的一句话改来改去,最后教给学生的时候,就很不地道了,失去了语言本有的韵味。
而英语原著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为了教学,不会削足适履,因此遣词造句都很地道、准确。
所以,我们学习英语,必须“为了教学的英语课本”和“不是为了教学的英语原著”并行。前者的作用是让我们的英语“从无到有”,后者帮助我们“从有到优”,对我们学习者而言,二者必须互为补充。
第二,为什么要读英文原文,而不是中文译本?
如果换一个方向来问,可能答案就不言而喻了。如果一个人(不管是哪国人)想欣赏李白的诗,我们应该让他读外文翻译呢,还是中文原文?
其实,只要是翻译,就一定会有误差,越是文学水平越高的作品,误差就会越大。这个无法避免,因为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不一样,驾驭文字的方法不一样,对“美”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业务迫切的需要,比如操作方法、最新的理论,也许看看中文译本是个快捷的方法,但如果是为了研究,我建议还是看原文。
中文译本不仅会因为语言表达习惯之不同,而失去一定光彩,还可能会因为译者的水平而失色。我读过一本中译本(反面例子,我就不说是哪一本书了),译者自己也承认,TA既不是英语专家,也不是汉语专家,只不过是在这本书所涉及的到领域有研究。我读这本书,到后来真的是有点抓狂,因为有的地方,不光翻译出来的意思逻辑对不上,连汉语表达都是问题。忍无可忍,我买了英文原文,反而读起来很顺畅。
一句话,好的中文译本,要求译者不光外文优秀,还得国文优秀,还得了解某个领域,至少是这三方面的能人,不少译本都不能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评论(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