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刻舟求剑”一词出自哪里?

(原创)"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是一则寓言故事。

原文如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入水,遽弃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以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者若此,不亦惑乎?

" />

成语“刻舟求剑”一词出自哪里?:遽契其舟

成语"刻舟求剑”出咱那里?

成语“刻舟求剑”一词出自哪里?:遽契其舟 第1张

(原创)"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是一则寓言故事。

原文如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入水,遽弃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以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者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寓言故事的大意是说楚时候有个人,他乘船时,剑落到江中水里去了。他即刻在船上刻上记号,将船划走。船划了很远,到了另一个地方,他按船上听刻的记号处去水中寻找他的剑。有人问他为啥在这里的水下去寻你的剑呢?他说,沒有关系,我船上刻得有记号。

成语“刻舟求剑”一词出自哪里?:遽契其舟 第2张

这个故事比喻构泥成例,不知道跟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和做法。

在当今社会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同样也会出现刻舟求剑的笑话。

成语“刻舟求剑”一词出自哪里?:遽契其舟 第3张

例如,美国总统特朗普他知道美国人不戴口罩,只有病人才戴口罩,于是他带头不戴口罩。殊不知这次新冠病毒来势之猛,传染力之快,使得美国疫情大量爆发,无论从感染人数和无亡人数,都创造了世界上又一个第一,这正好与刻舟求剑这个楚人同样的构泥成例,不按疫情的凶猛性和传染性防疫抗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又如美国为首的几个国家,在我国南海耀武扬威,似乎重组当年的八国联军,殊不知,今日的中国早已今非昔比,自从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领土的决心和能力空前提高,国力强大,不是任何外敌能够侵犯的。

因此,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辩证地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才能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成语“刻舟求剑”一词出自哪里?:遽契其舟 第4张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遽契其舟

成语守株待兔的意思是指个别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好逸恶劳,喜欢不劳而获的懒惰特性。教育我们人应主动努力,不要对任何事情抱有幻想。出自:战国时期韩非《韩非子·五蠹》,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扩展资料:守株待兔近义词:

1、好逸恶劳好逸恶劳是一个成语,拼音为hàoyìwùláo,意思是贪图安逸,厌恶劳动,专指好吃懒做的人。出自:刘师培《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要而论之,此三类者,均由学士大夫,好佚恶劳,惮著书之苦,复欲博著书之名,故单辞只义,轶事遗闻,咸笔之於书,以冀流传久远。”示例:我们要从小培养勤劳的好习惯,千万不要养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2、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出自:战国时期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创作的一篇散文《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意思是: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示例:从事研究工作,眼界要宽,知所权变,切忌刻舟求剑。

3、不劳而获不劳而获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ùláoérhuò,意思是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出自:鲁迅《两地书》三十:我的目标是不满于杨,而因此而是为的举动,却也许被第三者收渔人之利,不劳而获。示例: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很多人不劳而获。反义词:1、随机应变随机应变,读音suíjīyìngbiàn,是一个成语,机:时机,形势。意思是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出自: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五回:总而言之,我们做官,总要随机应变,能屈能伸,才不会吃亏。示例:做事要灵活,随机应变,不要死守旧规则。2、见风使舵比喻态度,做法等跟着情势转变而转变观念。出自:朱自清《论且顾眼前》:“他们也就见风使舵,凡事一混了之。”示例:老王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个八面玲珑、见风使舵的老滑头。

评论(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