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非非空来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在现在看来非常不可思议的话题。
所谓的“不举子”,即生下来孩子不予养活,把他(她)溺死或者扔掉。不只是宋朝,在历朝历代都有这种丑陋的现象出现,只不过在宋朝较为明显而已。
苏轼刚刚被贬黄州时,发现当地穷苦人家有弃婴现象,起初还以为婴儿有残疾或者患病。可后来他发现几乎天天都有这种事,便心生不忍,着手展开调查。结果发现,这些被活埋或者扔到路边的婴儿,大都是健康的,只是家庭孩子过多无法承受,才生而不养的。他在一封信中写道:“黄州小民,贫者生子多不举,初生便于水盆中浸杀之。”于是,苏轼一面对这些父母进行劝说教育,一面命人四处寻找尚有生命体征的婴儿,不久便收养了近四十名弃婴。他把这些婴儿分派到有抚养能力的人家,让他们代为抚养,府衙抽出经费进行补贴。同时又对”生子不举”者恩威并施,加以教化,逐渐改变了当地这种弃婴的陋习。
起初,“不举子”只是指在农历五月初五所生的孩子,由于五月被古人认为是”恶月”,生子不祥,有与父母相克一说,所以都尽量避免五月分娩。可古代人医疗条件有限,人们的生育知识非常贫乏,五月分娩当然也就不可避免。所以,如果孩子生在五月,尤其是五月初五,十有八九会成为弃婴。
宋徽宗赵佶就是1082年五月初五所生,由于不祥,所以生下来便置于宫外抚养。他登基之后,马上把自己的生辰改成了十月初十,并十分隆重地把这一天定为“天宁节”,颇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嘲。
到了南宋时期,此风迅速漫延,已不仅仅限于五月所生的婴儿,而是殃及到所有的月份。生而不养,在江南已成为普遍现象。一般家庭,认为生育两男一女是最为理想的如果第四个孩子出生,无论男女,大都会被处理掉。“岳、卾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
在沿海一带,杀婴弃婴之风更为严重。“衢:、严(今浙江一带)之间,田野之民,每忧口众之累,及生其子,率多不举。”
由此,宋高宗在绍兴八年五月(1138年六月)曾专门颁布一项法令:“禁贫民不举子,其不能育者,给钱养之。”由皇帝亲自干预此事,可见,当时弃子之风有多么盛行。
都说宋代是一个富庶的朝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严重的弃子现象呢?
一,是由于宋代苛捐杂税过重,百姓养不起过多的孩子。
宋朝官府不仅继承了以往朝代的各种杂税,还增加了许多敛民的新法,比如丁赋(人头税)。丁赋在东南最重,各色人头税花样百出,让百姓困苦不堪。
著名诗人范成大说:“处州(浙江丽水)丁钱太重,遂有不举之风。”赵善燎在《自警篇》里也这样写道:“民生子必纳丁钱,岁额百万,民贫无以输官,故生子皆溺死。”
由此可见,宋朝官府对百姓的残酷压榨,是民众生子不举的主要原因。
孔子道:“苛政猛于虎也。”果不其然!
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时没有十分有效的避孕措施,导致妇女生育过于频繁。
虽然在中国,很早就有了各种避孕的物理和化学方式,但一是因为无法普及,二是由于那些方法并不十分有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许多地方,人们认为避孕或者流产是大逆不道之事,有悖天理人伦,他们拒绝采取那些控制生育的措施。所以已婚妇女的生育频率很高。一般家庭,一个妇女一辈子要生下十几个孩子,特别是三个岁左右时,几乎每年都要怀孕生产。
即使在当今社会,早已没有了古代那些苛捐杂税,可是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夫妻俩养育十几个孩子,也是无法想象的事。所以,在宋代“生子不举”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宋代(尤其是南宋)人偏自私,不想给自己造成更多的负担。
纵使家庭富裕,有能力抚养更多孩子的,他们也不想养育。
一是儿子多了,每个儿子所分到的家产相对来说就会少一部分,会引起宗族人员和邻居们瞧不起,甚至会落井下石欺负他们。
人们常说的”多子多福”,在南宋时期完全不是这回事儿!
二是南宋人比较重视眼前利益,比如说吧,每次朝廷想要收复江北失地时,江浙地区的众人都会起来反对。他们担心收复失地后,会给自己增加一部分负担,要多交些赋税。
在家庭生活中,南宋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苟且偷安的心态,自己舒舒服服地过一生即可,不想要过多的孩子给自己添加负担。
这种“不举子”的现象,就与因贫穷养不起完全不同了,是一种极端狭隘的利己主义思想。
贫者养不起,富者不想养,无论贫者还是富者,又都不能控制自己的生育,所以就造成了涉及地域最广、时间跨度最长的宋代“不举子”现象。
@非非空 原创首发
图片来自网络。
电子为什么总绕着原子核转动?会有停止的一天吗?:绕怎么读
答: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介入,而且原子也没有发生衰变的话,电子的绕核运动不会停止。
按照量子力学的描述,电子并非以实体粒子绕着原子核运动,由于不确定性原理,电子在原子核周围以波动形式存在,在空间中每一个区域内有一个存在概率,整个空间的概率和为“1”。
这种模型叫做“电子云”模型,相比经典力学中的“实体电子绕行”模型,电子云模型更加合理;电子在当前能级附近,存在的概率是最高的,电子每发生一次能级跃迁,概率分布也会转移到对应能级上。
量子力学描述,电子的能量变化并非连续,而是一份一份的,这也是量子力学的基础;当没有外部力量介入,原子也没有发生衰变时,电子会在当前能级上一直存在下去,永远不会停止。
如果有外部力量的介入,绕核电子就可能发生能级跃迁,甚至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或者原子自身发生衰变,核外电子也会发生相应转移。
甚至在外部力量过大时,电子还会坠入原子核,与质子携带的正电荷中和形成中子,天文学上的中子星就是这么来的。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这里,喜欢我们答案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评论(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