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娜丢失了手机,拾到者不还。
这件小事在网上迅速成为人人关心的热点,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组织的组织力量,将众多角色一一卷入进来。事情闹大了。
类似的故事在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其实讲的就是未来的组织方式。
在克莱·舍基笔下,微软软件与开源运动在组织方式上的区别,象征着旧组织与新组织(“没有组织的组织”)的区别。
这其实也是软件与湿件的区别。湿件(wetware)这个词,由鲁迪·卢克(RudyRucker)1988年在《湿件》中首次提出,后来成为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术语。新经济增长理论把知识分为“软件”和“湿件”两种类型。“软件”也称“思想”(ideas),是编码化的、储存在人脑之外(如书籍、磁盘、录音录像带等)的知识;“湿件”也称“技能”(skills)或“只可意会的知识”(tacitknowledge),是储存于人脑之中、无法与拥有它的人分离的知识,包括能力、才干、信念(convictions)等等。我们可以把湿件理解为是处于生命状态的东西,它和软件可以保存于无生命的代码状态不同,和包括机器、设备在内的硬件更是不同。所以说,微软在软件的维度中存在,而开源运动在湿件的维度中存在。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前现代的组织,是按硬件的方式组织的;现代的组织,是按软件的方式组织的;后现代的组织是按湿件的方式组织的。所以,未来是湿的。
湿是很具体的,但是说未来是湿的,就显得很抽象了。
说未来社会是湿的,当然不是指南极融化,海平面上升,把人类都弄湿了。前苏联故事片《办公室的故事》中有段精彩对白,比较接近本意:
女上司严厉地质问男主角:“你说我干巴巴的?”男主角吓得摇手说:“不,正相反,你湿乎乎的。”
工业化,在本质上是干巴巴的。用启蒙运动的术语,这叫祛魅。工业化好比一台烘干机,将社会关系中一切带有人情味的东西烘干,然后用原子式契约将个体联系起来。我们把烘干的社会关系,或者把社会关系的干(犹如晒成的干),称为组织。每个生命体,一旦脱离了组织,就会感到惶惶不可终日。活的东西,反而要将就死的东西。
未来在本质上是湿乎乎的。当人们把组织像衣服一样脱掉时发现,人与人之间可以凭一种魅力,相互吸引,相互组合。就像克莱·舍基在本书中描述的DIGG、MySpace、维基等各种情况一样,人与人像日常生活那样联系,凭感情、缘分、兴趣快速聚散;而不是像机关、工厂那样“天长地久”地靠正式制度强制待在一起。
这是人人时代,这是组织的日常生活化,或用克莱·舍基的话说叫“大规模的业余化”。人人与人民的不同就在于,人人是一个一个具体的、感性的、当下的、多元化的人;他们之间的组织是一种基于话语的、临时的、短期的、当下的组合,而不是一种长期契约。传统时代的组织,是基于长期契约而存在的。这种缔约方式所要节省的交易费用,在人人时代湿乎乎的润滑关系中,是零摩擦或者可以忽略不计的;它所要集中来办大事的资源,在“小的就是好的”临时速配关系中显得是一种浪费。
人人要靠社会性软件联结。按克莱·舍基的说法,社会性软件是指支持成组通讯的软件(Socialsoftware,softwarethatsupportsgroupmunications),它包括电子邮件、聊天室、博客、开放源代码等等聚集人气的地方,不如说,它是一个协同合作的工作空间(acollaborativeworkspace)。博客、Digg、MySpace、维基、搜索引擎……这些都不是问题所在。它们只是技术,关键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在云计算中,人与人之间,恢复了部落社会才有的湿乎乎的关系--充满人情、关注意义、回到现象、重视具体。中国人把社会关系上的湿,叫做仁,说的就是一小群一小群人聚一块堆儿,在人情、意义、具体现象中体验人生。4
未来的一切都含有水份,所以不要相信TA是真的。
here comes everybod为什么翻译成未来是湿的这是什么跟什么啊?Hereeseverybody.意思是大家都来了。
媒体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传播。对于政治来说简直就是如鱼得水。4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书籍哪个最好?市面上关于互联网思维的书籍有不少,大体说的都不全,从基础理论到战略应用分了很多的类别。所以这里列举在学习互联网思维的不同阶段所需的知识点典型书籍,主要有几个阶段:理论知识、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媒介、大链接数据、产品经理、设计与创意、运营营销。
一、理论知识:了解互联网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1《认知盈余》克莱舍基《认知盈余》读书笔记:已被验证的时代潮流3《未来是湿的人人时代》克莱舍基组织之困与情感依附时代——《未来是湿的》4《从0到1》5《长尾理论》6《硅谷之光》7《失控》8《引爆点》9《技术元素》10《世界是平的》11《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12《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13《变革中国》14《网络素养:数字公民集体智慧和联网力量》15《数字乌托邦:从反主流文化到赛博文化》16《信息简史》17《美丽新世界》18《网络共和国》19《奇点临近》21《数字化生存》22《新数字秩序的革命》24《黑客与画家》----------------------------------------------------------------------
二、移动互联网:了解互联网的应用范围。1《决胜移动终端》2《决战第三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与营销新规则》3《移动风暴》4《移动的帝国》5《移动浪潮:移动智能如何改变世界》----------------------------------------------------------------------
三、商业模式:了解互联网在商业上的应用。1《免费:商业的未来》2《商业模式新生代》3《社交红利》4《我们如何来到现在:商业、技术与金融趣史》5《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6《需求:缔造伟大商业传奇的根本力量》----------------------------------------------------------------------
四、媒介:了解互联网媒介的应用。1《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2《你不是个玩意儿:被互联网奴役的人》3《冲击力》4《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在读5《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6《娱乐至死·童年消逝》互联网时代:更娱乐的,更致死的7《群体性孤独》----------------------------------------------------------------------
五、大连接数据:了解数据在互联网中的应用。1《大连接》2《第三次浪潮》3《爆发:大数据时代遇见未来的新思维》4《决战大数据》5《驾驭大数据》6《大数据时代》7《数据化决策》----------------------------------------------------------------------
六、产品经理:了解互联网产品开发。1《结网2》2《人人都是产品经理》3《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4《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5《产品经理手册》6《淘宝十年产品事》7《黏住顾客:Foursquare如何打造忠实客户群》8《玩法变了:淘宝卖家运赢弱品牌时代》9《跨越鸿沟:颠覆性产品营销圣经》10《赢在用户》----------------------------------------------------------------------
七、、设计与创意:了解互联网产品设计与广告创意。1《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2《广告狂人》3《商业秀》4《乔纳森传》5《一线之间》6《打开创意的脑》7《疯狂的简洁》8《赖声川的创意学》9《设计心理学》10《至关重要的设计》11《交互设计入门》12《门后的秘密:卓越管理的故事》13《病毒循环》《情感化设计》14《专业主义》15《高效能人士的
七、个习惯》16《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读书书摘17《影响力》18《思考的快与慢》19《乔布斯传》20《参与感》21《颠覆式创新》----------------------------------------------------------------------
八、、运营营销:了解互联网渠道运营知识。1《水平营销》2《跨越鸿沟》3《消费者行为》4《轻公司,互联网变革中国制造》以上是互联网思维各个阶段的学习书籍,可以选择性阅读学习。1
《人人时代》《强关系》《信任代理》、《弱关系》、《未来是湿的》、《乌合之众》3
不会吧还湿呀
评论(0)
发表评论: